Wednesday 7 November 2018

美琪乔 - 第一辑在家(红尘岁月):战士般无畏的精神

了解你自己,接受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改过。对自己不要有所隐瞒,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自己。如果你要的话可以欺骗整个世界,但是绝对不要欺骗你自己。

战士般无畏的精神

每一年炎热的旱季,时不时会有云游的头陀僧经过卉晒村,寻找偏僻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禅修。这附近围绕着乡村的森林和高山都是令人生畏,野兽横行,险恶的蛮荒,据说整个区域恶魔肆行无忌。由于人类恐惧不敢进入使得这座大森林保持偏僻幽静,非常适合行脚僧在此修苦行安禅。
     
出离、克制和遁世的头陀僧通常独自一人在人迹罕至的山径行脚,浪迹于荒野中,寻找适合修行熄灭烦恼的宁静地点——山岭、岩洞或者悬崖—— 让身心安顿下来。头陀僧生活在户外,总是随顺自然环境和变幻莫测的天气过日子,他们融合在大自然中,每天都活在多姿多彩的环境里:岩石和树木;河流和溪水;老虎、蛇、大象和熊。平时依赖森林边缘零零落落的荒村托钵维生。     

普泰族跟行脚头陀僧有不解之缘,对他们那种战士般勇猛无畏的精神有惺惺相惜之感,因此头陀僧的生活方式在普泰族群中很容易得到护持。达白的父亲特别喜欢森林僧,他会露出赞许的微笑,称他们为“真正的佛子”。每当看到森林僧他就会干劲十足,像小孩子那么热情地积极接待他们。

一九一四年,德高望重的头陀僧阿姜扫的到来,从此改变了卉晒村民的信仰。阿姜扫和一小群弟子有一天突然抵达卉晒村,他们是从很远的地方行脚了好几个月才到这里的。他们从寮国那边渡过湄公河到暹罗的那空帕侬府,然后跋涉过色军府东部的群山,最后穿过磐山的荒野来到莫拉限。
     
虽然已经五十五岁了,但阿姜扫还是在炎热的天气下终日行脚,以稳定,轻巧的步伐穿越最险峻的地区。当他们一群人抵达卉晒村附近时,雨季刚开始,阵阵暴风雨之后接下来是耀眼的太阳,湿热的暑气笼罩着整片土地。依据佛制,在雨季期间僧人必须停止行脚,住在有遮蔽的地方三个月。阿姜扫知道,天气的改变显示雨季来临了,是时候寻找适合的地点度安居专精禅修。在弥漫着浓雾的晨曦中,阿姜扫领着弟子,一行人打赤脚,穿棕褐色袈裟,背着钵步行进入宁谧的村子里,他们愿意接受慷慨的村民任何的布施:饭、腌鱼、香蕉,乃至微笑和恭敬的顶礼。这群威仪庄严的僧众一出现立刻引起骚动,整条村此起彼落回响着兴奋的呼唤声,男女老少手忙脚乱地张罗食物来供养“修行僧”。当阿姜扫他们经过达白的门口时,全家人已经排在泥路前端瞻望着正等待供养,希望能勺一些食物进僧众的钵里面,累积殊胜的功德。   

达颂急着想知道这群出家人是谁,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跟着他们回到山边暂时驻足的地点。虽然阿姜扫是整个区域深受恭敬的高僧,但是他们之间还没有见过面,所以当知道这位出家人就是阿姜扫时,不禁喜出望外。
     
达颂打定主意要让阿姜扫在这里安顿下来,即使只是一个雨季也好。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湍急的溪涧,弯曲的河流,悬在半山的石洞,矗立的岩石,开阔的草原还有稠密的森林。达颂带着阿姜扫到他认为适合安居的各个地点去察看。当阿姜扫选中邦克朗洞作为度雨季的地方时,达颂紧张的心顿时放松下来,高兴极了。这个山洞在森林里面,四周布满了平坦的砂岩,距离村子大概一个小时的脚程。
     
达颂很开心地立即投入工作,筹备让阿姜扫在这里过雨季需要搭盖一些建筑:每位出家人一间茅舍,还有另外一间用斋和诵戒的大殿,除此之外,也需要清理出行禅用的经行道以及挖掘茅坑。村民锯倒树木做柱子,砍下竹子做地板和墙壁等,刈下长长的茅草捆绑起来做屋顶。他们还把地面平整打扫干净,清理出经行道,挖好茅坑并且围上茅草。等达颂和朋友们完成所有的工程,一座小型,整洁的森林道场终于在这荒野中落成。

远在接受佛教之前,普泰族就已信仰祖先和崇拜神灵。他们宰杀牲畜祭拜森林守护神和祖先的亡灵。普泰人祭祖信仰根深蒂固,供奉先人的神龛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天都得祭祀告慰死去已久的历代祖先。他们相信祭拜祖先会保佑子孙、房子,甚至村庄幸免于灾祸,同时赦免子孙因忽略了这项神圣任务所犯的罪过。如果事事顺利的话,这表示神灵满意这家人的表现;若是不顺,则意味着怠慢祭拜,惹怒了神灵。因此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选吉日,并且准备供品以讨好当地的神灵。这些神灵包括天神地神水神和稻神,由于生活跟水以及稻米有密切的关系,普泰族流传着一则老话:“吃饭时不要忘记稻神,也不要疏忽提供渔获的水神。” 
     
所以每个乡村的正中除了有佛寺之外,神灵信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阿姜扫长年行脚于村落间,开示村民持戒的功德,解释他们的行为和信仰带来的结果。他没有否定神灵的存在,这些神灵无处不在——森林、树上、高山、山洞、河流、稻田、土地和天空——他包容这类泛灵信仰,他所反对的是相信神灵是人类烦恼的根源或者神灵会带来苦难,他也因此反对用牺牲来贿赂神灵就能幸免于灾祸和厄运。
     
鬼神就像太阳、雨水和晨雾一样是普泰人乡下生活周遭的一部分,像出生、生活和死亡一样不可分割。阿姜扫不排斥鬼神,但是他教导村民鬼神也和他们一样,每一个都得承受自己行为的果报,都是由于过去的业而成为鬼或神。祭拜这些鬼神的结果是赋予它们额外的力量。阿姜扫教导的重点是因果自负:喜悦或悲伤;快乐或痛苦;拥有或匮乏;这一切都是个人过去所造的业和当前行为的结果。普泰村村民正慢慢感受心灵的转化,一家接一家改变了信仰——相信佛陀以及自己持戒功德的护佑力量,许多村民把供奉祖宗的神龛和神像给烧了。另外也有一些村民对佛教抱持怀疑的态度,这样的做法不知道神灵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受报复?
     
阿姜扫生性木纳不善言辞,他以直接浅白的语言,简短地开示村民怎么面对恐惧,重复教导信心和戒。为了激发信心,他鼓励村民皈依佛法僧三宝代替宰杀牲畜祭拜。关于戒方面,他劝勉大众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村民学习到只要守护自己的心和行为,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实践如此简单却强而有力的修行就可以得到庇护。
     
为了消除村民的恐惧,阿姜扫解释禅修的护卫力量,他先带领大家一起念诵佛陀功德皈依佛,等他们的心平静下来了,他进一步化解他们的疑惑和担忧,简单直接开示道:
     
“大家不必害怕,只要你们禅修,专注念‘佛陀、佛陀、佛陀’,神灵就不会干扰你们。我们人总会有生病的时候,如果以为生病就是鬼神作祟,那是乱讲。我们的身体一直坏去又复原,人有了身体就一定会生病。去求死了的亲戚帮忙是没有用的,倒不如修禅然后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样大家都得到好处。”

这里的村民——特别是虔诚的佛教徒——都习惯在斋戒日抽空参与佛教活动,到寺院去做供奉,帮忙料理杂务,听佛法开示或者禅修,也有一些人参与所有的活动。
     
达白现在已经十三岁了,她经常一大早就跟随父母亲到邦克朗洞的森林道场去。由于她是女孩子,不准跟出家人私下交往。所以,每次阿姜扫跟在家人谈话时,她会远远坐在佛殿后面,刚好能听到他轻柔讲话的地方。   
     
达白坐在一群妇女的后面,顺着继母的肩膀往前望,专注聆听佛法,她深深地沉醉在这种氛围中。达白跟所有的村民一样,生下来就自然而然接受这里的鬼神信仰,她的世界观也受着同样的历史背景影响。虽然她自小就知道鬼神的存在,却不盲目迷信,宁愿从常识的角度来了解因果。所以,虽然家里有个小神坛祭拜祖先,达白的性格使她很自然地皈依佛陀,接受佛法。因此,达白小小年纪就受阿姜扫深远的影响,她跟他那简单、实事求是的态度,平和安详的气质以及庄严的威仪相应。阿姜扫的性格、他说的话、他的存在本身激发起达白坚定的信心,在她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尽管她没有遵从阿姜扫的话用功禅修专注一境,但是内心却感受到阿姜扫已经证得圆满平静的境界。很快的,达白受到阿姜扫德行的感化,这股微妙的摄受力引导她趣往一个新的方向。
           
她第一次感受到这股力量是在一个难忘的场合,当时阿姜扫赞叹妇女供养僧伽的功德,她们每天供斋和其他必需品,不单利益出家人,同时自己将来也会得到福报。接着阿姜扫简单而肯定地补充道,无论如何,这个布施的功德根本无法跟出家当美琪在森林禅修相比较,美琪是一切有情众生的福田。
     
听到这席话令达白大为震惊,这一天阿姜扫在这个小女孩的内心深处种下一颗小种子,将来有一日这颗种子会茁长成一棵拔地参天的菩提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