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9 March 2021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01《赞净土超胜》

 
印光大师撰
了然、德森法师鉴定
 
 
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
 
贝经流通分中,辄赞书写;厥后镌铸术兴,援义以之而代。
贝经(bèi jīng) = 贝叶经,佛经。
(jué) = 石块[stone](其;他的;她的[hisher]/因而,因此,于是[therefore]/“蹶”的古字。摔倒;挫败[defeat])
(juān) = 破木之器。/凿,刻。
(zhù) = 铸造[castfound]
(yuán) = 拉,引[pull by hand](攀援[climb]/拯救,相救[rescuesave]/助,救助[aid])
顾其义非一,而世知每拘于福德也。
(jū) = 拘留,拘禁[arrestdetain](束缚;限制[restrainconstrain]/拘守;拘泥于[stick to]/通“痀”。曲,痉挛;痀偻,曲背[bend]/通“钩(gōu)”。钩取,探取[fish for])
今观穷乡僻壤,何莫不有贝经?斯非正法之畅流,乃镌铸福德之普行也。
(pì) = 退避;回避[avoid](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remoteout-of-the-way]/偏执[stubborn])
诚以诸经玄邃,发心宏宣者,不观所机,惟明求己福德,药与病违,遂致受者茫然;上者徒存敬而供养,下者或束置于高阁,利生云乎哉?流通云乎哉?
(suì) = 从“穴”的字多与洞穴有关。深远[deep]
且闻之,正法律契,像法禅契,末法仅契于净。
既净矣,律也、禅也,岂不一如也?
一如(yī rú) = 完全一样。
惟是法体一如,而相用万殊。
不有一如之实,无以阐法体不变;不有万殊之权,何以成相用随缘?
是净尚大权而导实,有开显废存之善巧焉。
导实惟佛究尽,故当信;善巧三根普被,故易行也。
其时其机,可忽之哉?
(hū) = 不重视;忽略[neglect](忽然;突然[suddenly]/急速[swiftly])
净宗十三叶祖印公,以今文时言,宏此当信易行之道;被化者广,得度者众。
(yè) = 草木之叶[leaf](世,代[generation]/shè = 古邑名[She village])
人集其言,曰文钞,篇短简要,已风乎海内外;而钝根犹畏其繁,不能受之,宁非憾事耶?
(hàn) = 遗憾,不快,不满[regret deeply]
有先进净通开士,摘其简者之简,撷其要者之要,汇而刊之,曰菁华录。
先进(xiān jìn) = 位居前列,可为表率。/前辈。
阐士/开士 = Bodhisatta,音译菩提萨埵。开,明达之意。指开正道,以引导众生者;特指菩萨。盖菩萨明解一切真理,能开导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有此尊称。
(xié) = 采摘[pickpluck]
契机矣,利生矣!
而流通之量,又有感乎不足者矣。
古吴赵居士茂林者,亦祖之高足也,净业专一,愿切宏扬;偶得是录善本,喜之,集同好而模刊,以期绍述祖德,而普济乎末世也。
同好(tóng hào) = 志趣相同的人。/喜好相同。
(mó) = 铸造器物的模子[modelpatternstandard](仿效,效法 [imitate]/通“摹”。照原件描画,临摹[copytrace])
(shào) = 继承;紧密连续[inheritcontinue](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 [introduce])
(shù) = 遵循[follow](陈述,记叙[statenarraterelate]/泛指叙述的文字[works])
此其愿,此其缘,而不系乎福德,深有助于利生流通矣。
原录有序,备言其旨,仍存之,可窥而详焉。
予与居士,为同门友,嘱为新序,虽不敢辞,避剿说,不再及前义;谨就重刊因缘而述,聊复随喜云尔。
(yú) = “予”假借为“余”,我[Ime](授予;给予[bestowgive grant])
(jiǎo) = 劳累,使辛勤劳累[tire](灭绝,征剿[exterminate]/chāo = 抄袭<别人的思想或言词>[borrowplagiarize])
(jǐn) = 谨慎,小心[carefulcautious](恭敬[respectful])
(liáo) = 耳鸣[ring in the ears](依赖,凭藉[depend on]/姑且,暂且[for the moment])
云尔(yún ěr) = 语末助词,表如此而已的意思。
 
一九六八年戊申重阳日弟子李炳南谨识
(shí) = 知道;懂得[knowrealizebe aware](感觉;识别;辨别[distinguish]/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sense]/zhì = 通“志”。记住[remember])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是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也。
惟净土法门,最不易使人起信。
如无生而生,无念而念诸语,非深解心作心是之旨,安能无惑?
故我世尊于本无言说中,而炽然常说者,无他,盖欲一切众生自明其本具觉性,进趋佛果也。
知自性即弥陀,方可与论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果能谛信、切愿、力行,则感应道交,已握往生之券。
顾世之狂慧者,动辄以浅易而轻之,欲别求其所谓玄妙者,而期有所悟证;讵知净土一门,实为默契佛心,至顿至圆之教乎。
(jù) = 岂,怎。
夫佛心无为,不堕诸数。
念佛,则能念之心,历历分明,而了不可得;非即有为而契无为者乎?
了不可得,而历历分明;非暗合道妙者乎?
是则念佛者,念念佛也。
故知: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十万亿程,去此不远;九品可阶,一生成办;至平常,至玄妙;岂彼暗证盲参者,所可望其项背哉!
二报/依正二报 = 即依报与正报。正报,即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之果报正体,如生于人间,则具备四肢五官,受人间之果报;生于畜牲,则具备羽毛齿革,受畜牲之果报。依报,即指依于正报而受相应止住之所的果报,如受人间之正报者,则必有与其相应之家屋器物等依报;受畜牲之正报者,则必有与畜牲相应之巢穴等依报。概言之,依报指国土世间,即有情依托之处所;正报指众生世间,即能依之有情。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不高谈心性,而全显妙心。
(lìng) = 发布命令[demandorder](命令;法令[laws and decreesdecree]/假使,假设[if]/líng = 听从。后作“聆”[obey])
弘一大师谓为三百年来一人者,岂过誉哉。
机薪既尽,应火须亡,而微言大旨,嘉惠后学,固无时无地然也。
(jiā) = 善,美[beautifulfinegood](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laudpraise])
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
倥偬(kǒng zǒng) = 事情纷繁迫促的样子。/穷困窘迫。
(hán) = 水泽众多[abundance of lakes and ponds](沉浸[immerse]/包含,包容[contain])
是书都三百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极粹,世鲜其俦。
(cuì) = 精米[pure rice](精华[essencethe best])
(chóu) = 伴侣[companion](同类,辈[galère]/相比[compare])
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尤所难能。
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
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
(zhì) = 郁郅。古县名[Yuzhi county](通“至”。大[great])
圆瑛拜读之余,欢喜踊跃,难喻于词;谨略述数言,陈诸篇首,所以告同心,志盛缘,非敢序也。
 
壬辰冬日七五老衲圆瑛识于上海圆明讲堂
壬辰 = 1952年。
 
############################################################
 
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圆顿法门,以故等觉菩萨,已邻佛地,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逆恶罪人,将堕阿鼻,若能称念洪名,即预末品。
法门之妙,无以复加!
世每以愚夫愚妇悉能修持,谓为浅近,致令如来究竟度生之心,郁而未畅;众生现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
(yù) = 繁盛的样子[luxuriantrush](隆盛;繁多[various]/忧郁[depressedgloomymelancholy]/积聚[gather])
(wǎng) = 渔猎用的网。同“网”[net]([notno]/无;没有[not]/欺骗;蒙蔽[hoodwinkdeceive]/诬,无中生有[slander]/结网[net]/迷惑。失意。通“惘”[puzzle])
真歇了禅师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
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
伏愿一切见闻,同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回向往生也已。
(bān) =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divide equally](分开;离群[separatepart]/返回[call back]/用于人群[group])
也已(yě yǐ) =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助词。表感叹。
 
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
矣哉(yǐzāi) =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哉”表示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啦”或“了吗”[already]
(wéi) = 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母猴。(假借为“伪”。做,作,干,搞[doactmake]/治理[administer]/制作;创作[makecompose]/或,抑[or]/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因为,由于[becauseforon account of])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
(xùn) = 逃遁[flee](谦逊;恭顺[modest])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
(yì) = 舀;酌。把液体盛出来[ladle out](同“抑”。抑制住[restrain]/古同“揖”,作揖。)
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
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
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
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
十住毗婆沙论 = 又称《十住论》、《十住毗婆沙》,作者龙树,是《十住经》(《华严经》〈十住品〉)的注释书。本书的梵文本已失传,也没有藏译本,现存汉译本。
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净土十疑论 = 一卷,又称天台十疑论、阿弥陀经决十疑,署名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阐明求生净土之理。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
 
五性 = 法相宗所立。一切众生之机类,分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此五性各别,故谓之为三无二有。以配于法华经之三草二木。三无者:谓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与无性之三种,无佛种子而毕竟无成佛也。二有者:言定性菩萨与不定性之一分,以有佛种子而必可成佛也。
定性声闻
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
定性缘觉
有可开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定性菩萨
有可开佛果之无漏种子者。
不定性
有二种三种之无漏种子者。
无性
无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可开人天果之有漏种子者。
 
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
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正)印施极乐图序
= 正:印光大师文钞。
 
############################################################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
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
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
五宗 = 大乘之五宗,即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禅宗之五宗,即由南宗所出之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齐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之五宗,即因缘宗、假名宗、不真宗、真实宗、法界宗。
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
由来(yóu lái) = 来历、原因。/向来、从开始至今。
文殊发愿,普贤劝进。
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
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
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
 
六即佛 =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称为六即佛。此六佛虽因智(悟)情(迷)之深浅,而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彼此互即,故称为‘即’。据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卷上载,六即佛即:
理即佛
又作理佛,指一切众生。盖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故称理即佛。
名字即佛
又作名字佛。指或从善知识处闻知,或从经卷中见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之人;此等之人,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故称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
指既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进而依教修行而达于心观明了、理慧相应(即境智相当)、观行相即之人;此等之人,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言行一致,以证此位,故称观行即佛。此位分为五品位,即: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
相似即佛
指于前述‘观行即’位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净,断除见思之惑,制伏无明之人;此等之人,虽未能真证其理,但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称相似即佛。此位分为十信位。
分证即佛
又作分真即佛。指分断无明而证中道之位;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渐次破除一品无明,而证得一分中道。
究竟即佛
指断除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证入极果妙觉之佛位。
 
一句者,信愿行也。
信愿行 = 即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于此三者最重视,称为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要资财,二要粮食,若缺此二事,则绝难到达。而于此三资粮中,复有连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愿生行;信若不具,则愿、行皆不成立。
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
一偈者,赞佛偈也。
赞佛偈 = 又称叹佛偈。即赞叹佛之相好功德等之偈颂。以五言、七言二种居多。
 
赞佛偈
宋朝择瑛法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唐朝善导法师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
化主 = 教化之主。即指释尊。与‘能化’、‘教主’为同义语。/教化之主人。指住持。
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
净土十要 = 凡十卷。明代智旭编。
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
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
(tiǎn) = 断绝;竭尽[use upexhaust]
(正)与悟开师书
 
############################################################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
自性/心性 = Citta-pakati,即心之本性。心之本性有清净、染污,或二者皆不是,或二者皆是等说,于佛教思想史上为经常论议之事,而以心性本净说为其主流。
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原无损失。
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
(qīng) = 茅厕,厕所[latrine]
(zhí) = 不弯曲,与“枉”、“曲”相对[straight](价值;代价[valueworth]/只;仅仅[only]/径直,一直[directly])
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
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
(xián) = 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suspicion](厌恶[dislikedisgust]/嫌隙,仇怨[suspicion])
愚人由是,始知宝贵。
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
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其机缘,冥显加被,与之说法,俾了幻妄之惑业,悟真常之佛性,以至于圆证无上菩提而后已。
(bǐ) = 门役[gatekeeper](使,把[make])
于罪大恶极之人尚如是,其罪业小者,其戒善具修、禅定力深者,亦无一不如是也。
以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福报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六道,了无已时。
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
此则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zhàng) = 执,拿着[hold a weapon](依靠,依赖[rely on]/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weaponry])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
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
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正)傅大士传录序
 
############################################################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
(lái) = [wheat](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comearrive])
(shàng) = 尚且[stillyeteven](还;仍然[stillyet]/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重视[pay attention to])
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
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
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
(jiǒng) = 遥远[far](僻远的处所[out-of-the-way place]/差得远;截然不同[far from])
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
(tún) = 从屮贯一。屮,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艰难。(引申义:聚集[assemble]/小山[hill])
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
同年(tóng nián) = 同时。/年岁相同。
同年而语 = 相提并论。
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
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
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
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
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果位/果极/果地 = 相对于‘因位’、‘因地’而言。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妙觉果满之极位。又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果地各异,而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等。
因地 = 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亦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之阶位。与‘因位’同义。可分为二种:()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以下者悉为因地。()对初地以上之菩萨而言,地前菩萨之阶位皆为因地。亦即对已证位者,称未证位者为因地。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
蜾蠃(guǒ luǒ) = 动物名。一种昆虫。体形似蜂,色青黑,腰细。用泥土在树枝上筑巢。常捕食害虫,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eumenid]
(zhù) = 男巫,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即庙祝[wizard](祷告,向鬼神求福[pray])
螟蛉(míng líng) = 动物名。一种绿色小虫。蜾蠃常捕捉螟蛉来饲养其子,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后因称养子为「螟蛉」。
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
(dài) = 更迭,代替[be in place oftake the place of](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age])
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
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
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
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
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正)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
括举大纲,凡有五宗。
五宗维何?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
(wéi) = 系物的大绳[cord](拴;系[tie up]/关键[key]/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be])
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佛之所以为佛,唯此三法;佛之所以度生,亦唯此三法。
众生果能依佛之律教禅以修持,则即众生之三业,转而为诸佛之三业;三业既转,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矣。
又恐宿业障重,或不易转,则用陀罗尼三密加持之力,以熏陶之;若蜾蠃之祝螟蛉,曰似我似我,七日而变成蜾蠃矣。
陀罗尼 = Dharani,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
三密 = Trini Guhyani,指秘密之三业。即身密(梵Kaya-guhya)、口密(梵Vag-guhya)、意密(梵Mano-guhya)。口密又称为语密,意密又称为心密。主要为密教所用。
又恐根器或劣,未得解脱,而再一受生,难免迷失,于是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俾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圣则速证无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
以其仗佛慈力,故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也。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
(zhǐ) = 地基,基部[foundationground]
基址(jī zhǐ) = 建筑物的基础。/事物的根本。
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也。
(正)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
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莲华藏世界 = 即自莲花出生之世界,或指含藏于莲花中之功德无量、广大庄严之世界。又作莲华国。华严经与梵网经对于莲华藏世界之相状,说法有异。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大集月藏经》: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
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fān) = 张帆行驶[sail]/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sail]
(yáng) = 高举[raiselift](假借为“飞”。飞起,升高[fly high]/发扬,发挥[developmake the most of]/传播[propagate])
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正)与徐福贤书
 
############################################################
 
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
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均陶。
(qiǎn) = 释放[release](派。派去[senddispatch]/贬谪;放逐[relegateexile])
释迦发遣 = 发遣,为‘招唤’之对称。谓释迦如来于娑婆秽土劝说往生阿弥陀佛之净土。
(táo) = 陶丘[Taoqiu mountain](烧制陶器的匠人[potter]/制作瓦器[make earthernware])
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
(miǎo) = 小,幼稚[pettysmall](通“邈”。远[far]/通“眇”。轻视[slightdespise])
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
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
(jié) = 战利品[spoils of warwar trophies](敏捷;迅速[quickly])
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qì) = 到;至[tillup to]
(正)净土决疑论
 
############################################################
 
溯此法之发起,实在于华严末会,善财遍参知识,至普贤菩萨所,蒙普贤威神加被,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
(sù) = 端直地逆流而上[go against the stream](探求[try to find])
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以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游尘刹佛国,其弥陀誓愿、极乐境缘、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须说。
然华严会上,绝无凡夫二乘,及权位菩萨,故虽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禀承。
(bǐng) = 给予谷物[grant grain](赋予;给与[bestow ongive]/承受[bear])
乃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无量寿经,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
大方广/大方等/方等 = Vedalla,音译作毗佛略、毗富罗、鞞佛略、斐肥儸、为头离。译为方广、广破、广大、广博、广解、广、无比等。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指大乘经典。即广说广大甚深之义者。于大乘佛教中,主要作为指大乘经典之用语,后世之小乘三藏(佛教圣典)中并未说及方等;故方等不仅意味其量之广大,主要乃指在内容上说广大平等之理趣者。大乘经典之名称冠以大方等、大方广等语者,系为与九部经、十二部经之一的方等加以区别。以方等意谓大乘经典,故大乘经典亦称大乘方等经典。此外,方广道人之‘方广’,亦为大乘之义。
凡小 = 其意有二:()指凡夫。凡夫即小人,故称凡小。()指凡夫与小乘之人,两者并称凡小。
此经乃说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
说时虽在方等,教义实属华严。
华严唯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
大士 = Mahapurisa,对佛之尊称之一。与‘无上士’同义,意即最胜之士夫。/Mahasatta,为菩萨之美称。音译作摩诃萨埵,又作摩诃萨。与‘菩萨’同义。经中每用‘菩萨摩诃萨’之连称。菩萨为自利利他、大愿大行之人,故有此美称。一般而言,摩诃萨埵如译成‘大士’时,则菩萨多译成‘开士’,然皆指菩萨而言。
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
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
(续)无量寿经颂序
= 续: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
 
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
(dāng) = 两块田相当、相等[equalbe equal to](面对着[faceturn towards]/[when]/应当[ought]/适合,适当[appropriateproper]/承担[bearundertake]/阻挡<某人或某事物>的通路[block])
(xiè) = 碎末。(顾惜;介意[mindwilling]/常用否定式,不屑,即不惜顾一眼[disdain])
不屑(bù xiè) = 轻视而不加以注意、重视。
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以卑劣自居者,可以兴起矣。
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
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小乘?
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
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修习?
(莲池大师曰,念佛求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编者敬注)
(gōu) = 本作“句”。弯曲[bend](gòu = 用同“够”。足够;能够[enoughsufficientcan])
非同小可 = 形容事情的重要或情况严重。/形容人的学问或本领不同寻常。
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
(shù) = 直立。纵[longitudinalvertical]。与“横”相反。(童子,未成年的人[boy])
(续)念佛恳辞序
 
############################################################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
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
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
三根 = 又作三辈。众生之根性有上、中、下三等,称为三根。/全称三不善根。即贪、嗔、痴等三烦恼。/全称三无漏根。即二十二根中之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等。
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
(liáng) = 善良[good and honestkindhearted](长,久;深[longdeep]/确实;果然[certainly]/通“埌”。坟墓[grave])
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
三辈生想/一九之生/九品往生 = 修习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为九品。由于往生有九种差别,故所生之净土亦有九种(九品净土),迎接往生者之莲花台亦有九种(九品莲台),来迎之阿弥陀佛有九种(九品弥陀),所结之手印亦有九种(九品印),往生者之念佛方法有九种(九品念佛)。
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hào) = 光明[brightluminous](白;洁白[white])
(lì) = 成群;结伴;成对。后作“俪”[forming a pair or couplein pair](美丽,漂亮[finebeautiful]/依附;附着[stick toadhere to])
丽天(lì tiān) = 附著在天上。
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获得不尽的知识。语本《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作「格致」。
(yǒu) = 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窗户[window](诱导。)
(bì) = 古代祭祀大夫所穿的一种次等礼服[second-class formal attire](弥补;补助[make upremedy]/引申为小[small])
士农工商(shì nóng gōng shāng) = 古代人民所从事的四种职业。
(续)无锡净业社年刊序
 
############################################################
 
仗自力了生死法门,虽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经若干劫数。
以约大乘圆教论,五品位尚未能断见惑。
 
五品弟子位 = 八行位之一。略称五品位。天台宗立圆教之行位有八,五品弟子位即其中第一位。十信以前之外凡位区别为五品,在六即位中相当于第三之观行即(观行五品位)。五品,一般指专心于自己之实践行,故称弟子位。以下所说原系出自法华经分别功德品,而在法华玄义卷五上,以三藏教之五停心位比拟于此。又法华文句记卷二十七以五品弟子位配三慧,其中前三人配闻慧位,兼行六度配思慧位,正行六度配修慧位。据传智顗尝称说自己为五品弟子位。
随喜品
闻实相圆妙之法而信解随喜,内以三观观三谛之境,外用忏悔、劝请、随喜、发愿、回向等五悔勤加精进。
读诵品
信解随喜,并读诵讲说妙法之经。
说法品
以正确说法引导他人,更由此功德观自心之修行。
兼行六度品
观心之余,辅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正行六度品
观心之功夫进时,自行化他事理具足,故在此须以六度之实践为主。
 
初信位方断见惑,便可永无造恶业堕恶道之虑,然须渐次进修。
已证七信,方了生死。
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议,尚须至七信位,方了生死。
了生死事,岂易言乎。
即约小乘藏教论,断见惑即证初果,任运不会行犯戒事。
若不出家,亦娶妻生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宁肯舍命,决不犯戒。
初果有进无退,未证初果,则不定。
今生修持好极,来生会造大恶业。
亦有前半生好,后半生便坏者。
初果尚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证四果。
天寿甚长,不可以年月论。
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yuē) = 绳索[cord](缠束;环束[bundle upbind]/大概[about]/少;省减;简约[saveeconomicalfrugal])
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
(三)复吴思谦书
= 三:印光大师文钞三编。
 
############################################################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惑;若到定慧力深,烦惑净尽,方有了生死分。
傥烦惑断而未尽,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辩才,有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亦不能了,况其下焉者乎。
(tǎng) =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unconventional](怅然自失,恍惚[absentminded]/偶然,意外地[by accident]/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if])
下焉者(xià yān zhě) = 次等的。相对于上焉者而言。
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如登天矣!
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
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
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
(zhì) = 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broilroast](受熏陶[be nurtured])
亲炙(qīn zhì) = 亲承教诲[be taught directly]
仗此胜缘,资成道业。
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
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
道交 = 众生善根发动,谓之机;大悲为之感动,谓之应。机应相称,称为道交。
感应道交 = 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
校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
(jiào) =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fetters](订正,改正<文字中的错误>[proofread]/考核,考察[examinecheck]/较量[contest]/装饰[decorate]/计算[calculate])
(续)念佛恳辞序
 
############################################################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
(bàn) = 办理;治理[handlemanagedo](做成;做好;能做到[accomplishachieve])
(续)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有尽。
(dài) = 及,到[until](等到[by the time])
由是诸大弟子,分布舍利,结集经藏,俾遍界以流通,冀普沾乎法润。
(jì) = 冀州。古九州之一[Ji prefecture](假借为“觊”。希望,期望[hope])
及至东汉,大教始来,但由风气未开,故唯在北方流通。
东汉 = 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与西汉合称两汉。
至孙吴赤乌四年,康僧会尊者,特开化建业,蒙如来舍利降临,致孙权极生信仰,遂修寺建塔,以宏法化;此法被南方之始也。
孙吴 = 229年-28051日,史称三国吴、孙吴或东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由孙坚开创与长子孙策奠基、次子孙权建立的政权。
赤乌 = 238年八月-251年四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康僧会 = ?-280年,其先世出自康居国(今新疆北部),故称“康”。三国时期吴国著名佛教高僧,译经师。
孙权 = 1821222日-252521日,字仲谋,出生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北郊),祖籍富阳,东汉末三国时期吴的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同时是吴的缔造奠定者、建国皇帝、六朝开拓者之首。
至晋而遍布高丽、日本、缅甸、安南、西藏、蒙古诸国。
晋朝 = 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因晋朝皇室姓司马,所以又称司马晋。
安南 = 越南。
自兹以后,蒸蒸日上。
(zī) = 草木茂盛[grow](这个,此[this]/这里[here]/通“滋”。益,愈加[more])
(zhēng) = 麻秆[hemp stalk](假借为“烝”。气体上升[evaporate]/烧煮[steam]/[hot])
蒸蒸日上(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形容不断进步发展[becoming more prosperous every day]
至唐而诸宗悉备,可谓极盛。
天台、贤首、慈恩,以宏教;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以宏宗;南山,则严净毗尼;莲宗,则专修净土。
如各部之分司其职,犹六根之互相为用。
良以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律为佛行。
心语行三,决难分属;约其专主,且立此名。
(jué) = 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digdredge](决断,决定[decide]/断裂,折断[break]/一定,必定[certainly]/处死犯人[put to deathexecute sb.])
唯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以故将堕阿鼻者,得预末品;证齐诸佛者,尚期往生。
如来在世,千机并育,万派朝宗;佛灭度后,宏法大士,各宏一法,以期一门深入,诸法咸通耳。
譬如帝网千珠,珠珠各不相混。
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摄一珠。
参而不杂,离而不分。
泥迹者,谓一切法,法法各别。
善会者,则一切法,法法圆通。
如城四门,随近者入;门虽不同,入则无异。
若知此意,岂但诸佛诸祖所说甚深谛理,为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
即尽世间所有一切阴入处界大等,一一皆是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
又复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也。
以故楞严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如来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间,无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见正编复海曙师书。
由是言之,无一法非佛法,亦无一人非佛也。
无奈众生,珠在衣里,了不觉知;怀宝循乞,枉受穷困。
以如来心,作众生业;以解脱法,受轮回苦,可不哀哉!
(正)佛学编辑社缘起
 
############################################################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大师,遂以此为宗。
慧远 = 334年-416年,俗姓贾,并州雁门楼烦县(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东晋高僧,是中观般若学大师,曾居庐山东林寺,人称称庐山慧远或东林慧远。后世净土宗认为,他曾在此组织莲社,推广念佛往生,将其尊为净土宗初祖,但净土宗二祖善导师承来自昙鸾、道绰一系,与慧远无前后师承关系。
初与同学慧永,欲往罗浮,以为道安法师所留,永公遂先独往。
至浔阳,刺史陶范,景仰道风,乃创西林寺以居之,是为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岁也。
(xún) = 水体边缘的陆地<如海边、河边>[waterside]
浔阳(xún yáng) = 江名。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
(cì) = 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stabprickpierce](泛指尖利如针之物[thorn]/刺探;侦探[spy out]/讽刺[satirizemock])
刺史(cì shǐ) = 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晋孝武帝司马曜 = 362年-396116日,字昌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
太元 = 376-396年,是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太元二年 = 377年,丁丑(干支)。
至太元九年甲申,远公始来庐山。
太元九年 = 384年,甲申(干支)。
(lú) = 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hutcottage]
初居西林,以学侣浸众,西林隘莫能容。
(jìn) = 古水名。浸水[Jin River](泡在水里,被水渗入[immersesteepsoak]/灌溉[irrigate]/浸染,熏陶[inoculate]/若,假使[if])
(ài) = 狭窄;狭小[narrow](险要的通道,通常处在陡峭山谷的两个山峰之间[defilebottleneckpass])
刺史桓伊,乃为创寺于山东,遂号为东林。
(huán) = 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桓伊 = ?-391年,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东晋将领桓宣族子。东晋将领及音乐家,擅吹笛,有“笛圣”之称。
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远公乃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念佛,求生西方。
太元十五年 = 390年,庚寅(干支)。
(zī) = 帛黑色[silks black]
缁素(zī sù) = 黑和白。/指僧俗。僧徒衣缁,俗众服素,故称。
命刘遗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
刘遗民 = 352年-410年,原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汉楚元王的后代。事母至孝。自负其才,不侣流俗。早年担任府参军,后弃官归隐,参加慧远大师的莲社,勤修禅坐,曾在定中见到佛陀。
(lè) = 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bridle](雕刻[carve])
而慧永法师,亦预其社。
永公居西林,于峰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
至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则其人可思而知也。
(zhé) = 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sides of a chariotetc.that point downward at the front](立即;就[immediately]/总是,每次[always]/[then])
当远公初结社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属法门龙象,儒宗山斗;由远公道风遐播,故皆群趋而至。
龙象 = 龙是空中最有力的动物,象是陆行最有力的走兽。龙象比喻能担负重责大任的栋梁之材。
儒宗(rú zōng) = 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山斗 = 泰山、北斗的合称。比喻负有盛望或学术高深,为人所景仰的人。
(xiá) = [far](远去[go far away])
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入莲社而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
自后若昙鸾、智者、道绰、善导、清凉、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
(luán) = 传说凤凰一类的鸟。雄性的长生鸟[male phoenixmythical bird like the phoenix]
昙鸾 = 476年-542年,或作昙峦,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北魏大同府雁门[1](今山西省代县)人,北魏佛教出家众,其弟子道绰、善导开创了净土宗,日本净土宗推崇其为开宗祖师。
(chuò) = 宽大,舒缓[amplespaciousenough]
道绰 = 562年-645年,法师,俗姓卫,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交城之间)人,遥承昙鸾大师,日本净土宗推崇其为净土宗二祖。
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
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
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
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
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
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
永明延寿禅师= 904年-976年,俗姓王姓,名延寿,字冲元,号抱一子,钱塘人,唐末五代时禅宗高僧,为法眼宗三祖。又被后世净土宗推崇为净土宗第六祖。他并且曾写作著名的四料简,宣扬禅净同修。
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
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
(chǎn) = 开,打开[open](讲明白[explainexpound]/发扬,发展与提倡[develop])
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
(chuí) = 通“陲”。边疆;边境[frontier](垂挂[hang down]/低下,放低[lower]/赐予[vouchsafe]/接近,快要[approachnear]/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condescend]/留传[bequeathhand down])
故死心新禅师劝修净土文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
死心悟新禅师 = 1044-1115
又云:参禅人正好念佛。
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
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
洞下 = 曹洞宗之门下也。
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
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
(bǐng) = 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禾把,禾束[a handful of crops](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grasphold]/引申为主持,掌握[preside over]/保持;坚持[keeppersist inpersevere in])
(zī) = 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diligenthardworking]
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证入。
长芦颐禅师,结莲华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入胜会,遂以二菩萨为会首。
(lú) = 芦苇[reed]
(yí) = 下巴[the lower jaw](保养[keep fittake care of oneself])
清了法师 = 1088-1151年,真歇清了和尚,南宋四川人,俗姓雍,号长芦,少年学经于成都,扣丹霞室而大悟。
足见此法,契理契机,诸圣冥赞也。
当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
宋太宗赵炅 = 9391120日-9975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1115日-9975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
宋真宗赵恒 = 9681223日-1022323日,原名赵德昌,又曾名赵元休、赵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释省常 = 959年-1020年,俗姓颜,字造微,浙江钱塘人,北宋以弘扬净土闻名的高僧,被后世追认为净土宗七祖。
(zhè) = 水名。浙江,即钱塘江[Zhe River]
(zhāo) = 明亮[bright](彰明,显著[clearobvious])
昭庆寺 = 位于浙江杭州(杭县)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元雚建立,时称菩提院。宋太祖干德二年(964),南山宗永智律师再兴。
王旦 = 957年-1017103日,因生于凌晨,取名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政治人物。王旦病逝。真宗废朝三日,亲临致祭,诏令京城内十日不举乐。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
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
宰辅(zǎi fǔ) = 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伯牧(bó mù) = 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
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
(lù) = 古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Lu River]
文彦博 = 10061023日-10976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城关文家庄(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长达五十年之久。
宋仁宗赵祯 = 1010530日-1063430日,北宋第四代皇帝。
宋英宗赵曙 = 1032216日-1067125日,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代皇帝。
宋神宗赵顼 = 1048525日-108541日,本名赵仲鍼,宋英宗的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
宋哲宗赵煦 = 107714日-11002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
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
(dǔ) = 马行迟顿[<of horse> slow](忠实,不虚伪[sincere]/<病势>沉重[serious]/[thick]/深厚[deep])
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
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
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
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
(zhì) = 古代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present](诚恳,恳切[ernestsincere])
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
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
(luó) = 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spiral shellsnail](螺髻的简称[spiral-shaped coil])
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
(fǔ) = 低头[bow one's head](弯腰屈身[bend])
(正)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
法照 = 又称五会法师。唐朝佛教高僧,净土宗四祖。
大历 = 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14年。
(héng) = 绑在牛角上的横木[crossbar](秤杆,秤[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称量[weighmeasure]/衡量;评定[judgeevaluate])
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
(yè) = 禀告,陈述[report <to one's superior>](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call on <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
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
(jù) = 手靠着;靠着[lean against](根据[according to]/证据,凭证[certificateevidence])
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
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
(hào) = 水势浩大[onrushing]
(hàn) = 瀚海,古代指北方的大海。明代以来指戈壁沙漠[Baikal lake](水浩大的样子;广大[floodingvast])
(shěn) = 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详究;考察[study at large](知道,知悉[know]/审核,审查,检查核对[check]/正,不偏斜[right]/真实;确实[reallycertainly]/固定;安定[fixed])
未审(wèi shěn) = 不知。
唯愿大圣,断我疑网?
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
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
此之二门,最为径要。
(jìng) = 步行小路[footpathpath](泛指道路[road]/通“竟”。即,就[then])
径要(jìng yào) = 必经之要道。/犹要领,精义。
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
故知念佛,诸法之王。
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
师又问:当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
彼佛愿力不可思议。
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
(shòu) = 给予;交给[awardconfergive](传授[instructteach]/通“受”。接受[accept])
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
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
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
伽他/偈佗//伽陀 = Gatha,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意译讽诵、讽颂、造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系由语根gai而形成之名词。gai有‘谣’之意,故‘伽陀’一词,广义指歌谣、圣歌,狭义则指于教说之段落或经文之末,以句联结而成之韵文,内容不一定与前后文有关。伽陀与祇夜(即重颂)二者之差别在于祇夜虽亦为韵文,但重复述说长行经文之内容;伽陀则否,故有不重颂偈、孤起颂等异称,其长短或二句,或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不等。
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
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
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乃七佛之师。
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
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
师戒 = 宋代云门宗僧。嗣双泉师宽之法,为云门文偃再传法子。住蕲州(湖北)五祖山,龙象海会,大振祖风。
草堂 = 1057-1142,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世称草堂善清。南雄保昌(广东)人,俗姓何。自幼参谒香云寺法思禅师。神宗元丰四年(1081)试经得度,礼谒大沩慕哲,后入晦堂祖心门下,并嗣其法。
(续)致广慧和尚书
 
############################################################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
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
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
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
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
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
(三)复叶福备书
 
############################################################
 
汝发露地学校、露地莲社之愿,固为省事,然又不如随地随缘之为方便易行也。
露地(lù dì) = 露天的地方。
上而清庙明堂,下而水边林下,得其可语之人,即以此事相劝。
明堂(míng táng) = 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文潞公发十万人念佛求生西方之愿,以结莲社;吾谓一人以至无量人,俱当令生西方,何限定以十万也。
(三)复唐大圆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