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你内心烦恼的起伏,别那么容易给它们骗去。等你有能力掌控它们的动向时,就可以把它们的负面作用转成正面的心灵能量。
担水时担水
美琪乔果敢的举动在社区关系紧密的卉晒村引起一阵不小的波动,牵涉其中的两个家族都为各自的立场放话。农农寺的女众都是村子里的人,难免不受这起闹剧波及。她们支持美琪乔的决定——大部分甚至鼓励她那样做,可是目前的情况却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把村子里的纠纷带进寺院,而且寺院太过靠近村子,使得事态越发恶化。
为了避免村民滋扰常住僧尼的和谐,寺方必须赶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尼众认为迁离寺院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方案,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远离村民。美琪棠深信从长远来看,僧俗应该保持一段距离,以免日常的清净受村民的俗务破坏。
农农寺的住持阿姜坎攀是阿姜扫的资深弟子,是个备受尊敬,持戒精严,善于禅修的头陀僧。阿姜坎攀作为寺院住持和弟子们的师长,肩负着维护僧团利益的责任。由于寺院里的男众也受到干扰,因此美琪棠和美琪莹跟阿姜坎攀详细分析讨论这件事,当然,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于阿姜坎攀。阿姜坎攀跟男女二众密切磋商之后,决定搬迁到附近的山岭去另建新寺院。愿意跟随他的出家人就一起过去,不愿意跟随的留下。
皋山坐落在磐山山脉下延伸出来的几座山丘当中,在卉晒村西北方六英里处。在步行和使用牛车的时代,这里高低不平的地形使得一般人难以穿越到这里,因此很偏僻。他们选择的地点坐落在山岭的石崖下方,石崖二三十尺高,陡峭异常,下面是一片长满浓密竹丛和硬木树的斜坡。石崖伸展出来的整大片岩石表面上布满了枯焦的苔藓,下面是一个长形开放的大洞,地形隐秘。由于上方是伸展出来的岩石,洞里可以遮蔽太阳和雨水。
起初这里什么都没有,僧尼们在各自的岩洞用竹子在潮湿的土地上搭起简单的高脚平台,就这样凑合着禅修和住宿。当时还没有建茅坑,各人只好在悬崖边方便,每次都有一大群调皮的猴子在树上观望。在这里水是生存最根本的资源,也是最大的隐患。最靠近的水源是山沟间的一条溪流,大概半个小时路程。住众达致共识,资浅的美琪负责担水供大众使用;男众则与附近的农夫一起建筑新寺院的基础设施。
每天用完早斋之后,美琪乔肩上挑着一根长竹扁担,前后吊着两个空桶,跟其他女众一起去担水。她要经过一条狭窄细长的陡坡小径,一路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树根和凸出地面的石头。来到溪流那里,她跪在溪边让清新冷冽的溪水把两个桶灌满。装满了之后就用扁担前后各一桶挑起来,照着原路上陡坡走回去。一路上为了不让水溅出来,她必须小心翼翼,回到岩洞时已是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把水倒空之后再出发。如此一趟又一趟地往返担水。
担水是粗重的体力活,日复一日踏着沉重的步伐,上、下,上、下……美琪乔每天不知疲倦地重复同样的劳动,道心不曾因此而动摇,她决心把世俗的逆境转为修行的增上缘,走路时每一步都默念佛陀,一步一个字,“佛—陀”、“佛—陀”……念得心平静下来时,感觉身上挑的水桶轻了许多,工作也不再那么劳累。打开心扉之后,担水成了简单的劳动:恰如其分地工作,此时此地,一个脚步接一个脚步,当下了了分明。
美琪乔的几个哥哥来皋山探望,看到她生活的情况和面对的困苦很是震撼和吃惊。他们深爱着妹妹,为了分担她的辛苦,体现同甘共苦的精神,便协助女尼来回从小溪担水到山上。但是要挑足够六个男众和五个女众的用量可不容易,末了他们都累瘫了,早先那股干劲也消失了。
他们劝美琪乔回卉晒村,在那里至少他们可以给个照应。他们也告诉她布嘛已经再婚,他把房子卖了,带着小乔和家人搬到另一个府去安置新家。美琪乔不为所动,她决定跟随阿姜坎攀在皋山过清苦的修道生活。
一段时间之后,新建的寺院开始初具雏形,但是如果真的要长期在此安住,水源成了关键问题。他们把附近的山地都寻遍了,就是找不到水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一天傍晚美琪乔在坐下盘好双腿,挺直身体往内专注之后,发了一个慎重的愿:要是他们可以在皋山安顿下来,她将会找到靠近的水源。接着她就像以往一样打坐。稍晚,她的心从深定退出来时,一个禅相自然浮现,她看到长满藤蔓和高高的杂草下掩盖着十一个水池。她辨认出这片山区,曾经好几次步行经过这一带,离山洞不远。
第二天在美琪乔的恳求之下,尼众按照她的指示前去勘测,果然发现好多个被厚厚的水草遮盖着的池塘。大伙喜出望外,阿姜坎攀指示美琪们和当地村民把藤蔓和水草铲除,再清理水底的沉积物,有些沉积物挖了整二十尺深。清理完毕,这些池塘的水足够给寺院常年使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