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November 2018

美琪乔法语集


生在这个世间,你一定要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你可以追求快乐,追求珍贵的东西;或受苦受难,追求没有价值的东西;取决于你选择的方向,你可以找到天堂或下地狱,也可以找到趋向涅槃的道果。你可以找到一切:全看你的决定。

别人好是别人的事;他们行善我们不会得到善果,所以一定要自己行善。

不要怀疑业力的效应,不要小看你行为的果报。作为人,我们应该悲悯一切众生的苦难,毕竟我们都因为过去造作的业而受苦。从这方面而言,每一个都是平等的。区分我们是好是坏、是粗是细的,是我们过去做过什么。

你种不了那么多茅草来盖镇子里每间房子的屋顶,所以布施应当量力而为。

要是你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还是躲起来好,就像青蛙一看到有人来就跳进水里面那样,不要整个村子里到处吹牛。如果你笨,就不要标榜自己很聪明。

口没遮拦的人不清楚讲的话是对还是错。真正知道的人静静不出声,拼命宣传道理的人知道得很少。

仔细观察你身语意三业,言谈举止要沉稳内敛,不要说太多话,也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不要放肆或者对长辈无礼。注意自己说的话,笑的时候要矜持。

不论你跟别人多亲密,说话还是要小心;不论你多沮丧,都不要讲气话。

你不是好人就不要故弄玄虚骗人相信你是好人。假装自己善良聪明的其实是笨蛋,是没有道德的愚人。

生在这个世界,我们很重视消逝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因此心总是卷入忧苦和悲痛中。我们一生下来就紧紧执着这脆弱的生命,然后开始忐忑不安,害怕这个恐惧那个,我们的心马上受贪嗔和恐惧鼓动的无明习性占据,受世间种种影响。我们生下来就是如此,如果现在不作出改变,那么到死还是受这些习性摆布,多么可惜!

我们一生下来除了苦没有其他的。我们要、不要;满意、不满意;坐着,躺着,吃,方便——就是没有解脱,苦一直都在那里。所以禅修时,一定要把这团苦里里外外检查个透彻。

我们喜欢听小鸟唱歌,等它们唱得热闹时又嫌吵。我们从来不知满足。

人的心填满了痛苦,什么也看不清。蠢人张开双臂欢迎苦恼,奔向自己的欲望并且陶醉其中,误把痛苦当快乐。聪明人看回自己,检查自己,直到看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真正的苦。他们的心没有那么容易受堵,看到顽固时,承认自己顽固;看到阴暗时,承认自己阴暗;看到愚痴时,他们同样认得出来。他们会找自己的过错,不是去责怪别人。

戒是在出离中培养起来的;真正的善在心里面。

仔细观察自己的心意识,小心检查它们。唯有在这里你才能找到天堂和地狱,找到趋向觉悟的圣道,找到超越一切忧悲苦恼的皈依处。

对人家的批评不要不高兴,对称赞不要骄傲自满。你们应当从朝到晚一心用功禅修,日夜培养善行,还有说话要诚实。

对自己诚实是持戒的基础。了解你自己,接受自己的过错,然后努力改过,对自己不要有所隐瞒。最重要的是不要骗自己,欺骗自己就是破戒。如果你要的话可以欺骗整个世界的人,但是绝对不要骗你自己。

修心就像农夫耕田,先把土地清理,接着整地,犁地翻土,育苗插秧,施肥,浇水,除草。最后,你就有个丰盛的收成。

你不练习的话就学不会禅修;你没有亲自见到真相的话,就不会确实了解什么是真相。

不要无所事事,抱怨说早上太冷,中午太热,晚上太睏,然后又投诉没有时间禅修。不要听从懒惰的指挥,拂逆智者的教导。懦弱的人只随顺自己的心意,忙着找枕头,这种人在菩提道上永远不会进步。

下定决心精进禅修锻炼你的心,身心皆投入追求佛法,像火把那样用你的心照亮道路。真心发愿修行你就能超越苦。生而为人,你应当努力行善,千万不要以为佛法没什么大不了。

修行不花你半分钱,好好持戒修禅,不要偷懒!止观修圆满了,心就远离烦恼,舍下一切执着超越世间的苦,你就得证涅槃。

赶快在内心培养皈依处,不然死的时候心没有安稳的依靠。每一个众生都得面对生死,没有例外。每个人生了下来就一定会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苦海中轮回不已。不管年纪多大,什么社会地位都一样,平等平等。我们可能早上死,也可能晚上死,谁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时辰到了必然会死。

我们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老、死轮转不息。作为佛弟子,我们绝对不可以对自身的真实一无所知,任由生命腐朽。死亡到来时,要好好地死,清净地死,要做到对身心没有丝毫牵挂,放下自在地死。要做到悟得法的本性而死,追随佛陀的足迹而死,如如地死,进入“不死”界。

好好听着!不要像动物那样只知吃睡,戒惧自己不再沉迷世俗的生活,谨小慎微害怕来生会堕落,向真正的快乐打开心扉。不要坐在那里发呆,生命剩下的时日不多了,好好警惕自己!

我们这个世间的知识或许很有用,但没有任何知识可以跟真正了解你自己相比。从肉眼得到的了解跟心灵之眼得到的了解完全不同。经由思想、反省得到的肤浅理解,跟内观透彻自己本性生起的深邃知见是两回事。

有人问阿姜曼:“森林禅僧读什么书?”他回答:“ 他们闭着眼睛打醒精神来读。”我早上一醒过来,眼睛受色相轰炸,我就观察眼跟色相的接触。我的耳朵接触声音;鼻子接触气味;舌头接触味道;身体接触冷热、软硬;心接触念头情绪;全部根门都受外尘轰炸,我就持续观察这些东西。这样一来,每一根门都成了我的老师,我一整天学习佛法没有一刻消停,只看我选择专注哪一根门,我专注时努力参透个中实相。这是阿姜曼教我禅修的方法。

色身是渴爱的主要对象,由此而来的染着是如胶似漆的烦恼,苦则是结果。要克服这个问题,用注意力观想肉身腐烂和分解,令心对人存在的状态感到恶心,彻底厌恶这幻化人身的本质。对色身越厌恶,心就越光明轻盈。这具臭皮囊就只不过是两尺宽,六尺高,瞬息万变的一团血肉罢了。心专注佛法,初步的内观是看到执着色身带来的苦。那些看透色身的人通常很快领悟佛法。

如果禅修时出现异常现象或遇到特别的境界,任由它们自行显现,不要执着。这些其实都是心外的东西,必须放下。舍下然后继续用功——不要紧抓不放。一切意识领域都源自内心,天堂地狱源自内心,饿鬼天人;在家人出家人——一切众生都源自内心。所以,最好全神专注你的心,在那里你会发现整个宇宙。

池水完全静止、清澈见底的池塘,我们可以清楚看见所有的东西。心彻底休息时静止不动,心静止不动智慧容易生起,顺畅运作。智慧运作时,内心洞然明白,一瞬间的内观就能悟得世界无常、苦和无我的本质,从而对这一大苦聚集的执着感到厌倦,不再紧抓。在这清凉的一刻,心中的火熄灭了,自然而然解脱于苦。能够突破,是因为原本的心它的本性是绝对清净无暇的,它正常的状态是清净的。心受到外尘染污才不净,引起伤悲快乐等情绪波动,不断渲染,直到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本性。最后,心淹没在世间的污水中,疯狂地在自己贪执的池塘里浮沉。

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所创造。眼睛看到色相,耳朵听到声音,鼻子嗅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感觉到触,意识感受到情绪,然而是心觉知这一切,心知道它们,思考它们,想像它们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念和慧有力,就可以看到这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过,大部分时候烦恼强大的冲动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在意识到发生什么事之前,我们就已经生气、贪心、迷惑、自大了——因为我们被烦恼骗了!所以,仔细观察你内心烦恼的起伏,别那么容易给它们骗去。等你有能力掌握它们的动向时,就可以把它们的负面作用转成正面的心灵能量。

以细水长流的心态精进用功,修行进度主要胥视过去累积的福德资粮,还有当前下多少功夫坐禅和行禅。所以持续持戒不起恶念,越如此用功修行心的觉知就越澄净,你对事物的了解也越清楚。当你的心对自性的领悟仿佛繁花般盛放,那漫长无际的苦恼之尽头,将慢慢出现在眼前。

假使你忽略培养内在的念和慧,不肯痛下苦功,对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提不起劲,那么你修道上的障碍会越积越多,到最后遮蔽所有的出路,永远堕入黑暗之途。

有人说要证得涅槃,于是伸长颈项望向天上广阔的虚空。他们没有意识到不管多么用功望多么远,也望不到涅槃。因为涅槃并不在有为的世间里。

这些年来我修道的路子并不容易——非常、非常艰难!我熬过许许多多的苦难来考验自己的愿力和毅力。试过好多天粒米未进,好几个晚上不躺下来睡觉。忍耐是滋润我心灵的粮食;精进是让我躺下休息的枕头。你也试试看,考验你的愿力,你会很快看到心神秘的力量。

做个堂堂正正的出家人!不要贪图世俗生活的污秽而毁了出家的发心,不要回头,不要眷念俗家、亲属。不要成为懒散的出家人,说话多多,要这个那个。对简朴的生活要知足,绝对不要怕死。说话要言之有物,不恰当的话不要说。我的僧团言谈举止必须得体,如果真的想做我的弟子,好好注意我的话。我批评你们的行为时,是在教你们一切所作所为要以我为榜样。

你们那些来这里要做我的弟子的,好好努力做人成为模范,做个庄严的美琪,坚忍一切困境,用功禅修,奋力追寻自己的本来面目。

我的弟子应当诚心相信佛世尊的道路,全神贯注修道上的每一步。你们不应懊恼错失了的因缘,也不要期待未来的果报,这类想法只不过在欺骗你们罢了。要奋力跟懈怠的习气斗争,不要轻易败给你们的枕头。

实相就在心中,每个人必须仔细观察自己的心把实相找出来。

问问题之前,先在内心找答案。你找的话,通常都能找到答案。

佛法的修行,你必须找出自己的路子,摸索出自己的离苦之道。正确的方法是往自己心中找。道在我们各自的心中,所以大家修行要勇猛,要精勤不懈,不证道果誓不甘休。

人之所以会受苦是由于执着不放,怀着恶念和不善的心意,而且不愿放下,结果苦恼如影随形。你们一定要审查自己,学习怎么放下。

不要怀疑禅修的价值,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管修到哪里都满足于当时的成绩,因为这个成绩反映了你部分的本性,是你可以依凭的。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是谁:是谁生了下来、患病、变老、死去?你的身体、你的心、你的生命——这些都不属于你的。不要让世间的苦染污了你的本性。

打从出家那一天开始,我就不曾停止清净自己内心的杂染,我一直都意识到需要磨练和改善自己的个性。

唯有真正的圣者才能皈依在佛法僧这三棵菩提树的庇荫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