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就像农夫耕田,先把土地清理,接着整地,犁地翻土,育苗插秧,施肥,浇水,除草。最后,你就有个丰盛的收成。
桑园
达白在十多岁成长期间就能很自觉地努力工作,她天生勤奋充满干劲,自动自发做事,不必别人督促或者强迫。那年收割完,稻米也收藏好之后,达白立刻着手开辟一个桑园。
普泰族擅长养蚕,等蚕吐丝结茧之后就抽丝,再把蚕丝打线,纺织丝绸。由于蚕吃桑叶,因此养蚕需要种植桑树提供叶子。养蚕人在桑树的果子成熟之后就割下叶子,铺在宽浅的竹筛子里喂蚕。
达白知道种桑树可以赚钱,能给家里带来新的收入来源,所以跟继母学习种桑养蚕的技术,打算自己开辟桑园。她选了家里田地最边的一块高地来开垦,那里是一大片土丘,部分是森林,适合种植桑树。她勤快地清理了那片地,并且加以平整。整顿好之后,剩下高大的树,都是硬木,可以遮荫,保护树苗避免猛烈的阳光照晒。达白接着把桑树苗种下,细心照料,直到茁壮到能在湿热的热带气候中成长。她计划等树长大了就开始养蚕。
不久,达白听说阿姜曼告知村民他在物色着地方度安居。他心目中理想的环境是广阔的高地,树木不太浓密,阳光多少可以照到地面,以便在漫长多水的雨季期间湿气不太重。
达白立刻联想到自己的桑园,桑园的位置是在一片土丘上,高过稻田,排水良好,从稻田吹过来的风刚好能吹散湿气,也让那个地区凉快。她为了种桑树整平了的地面适合盖茅舍,那些留下的大树使整个地方与外面隔离。
达白跟父亲和哥哥商量之后,邀请阿姜曼去视察她的桑园看是否适合。看到阿姜曼很满意整个环境,达白不禁喜逐颜开,想请求他慈悲接受这块地作为供养,在这里度安居。
没想到她还未说话,阿姜曼就大声向众人宣布这块园地是他心目中建寺度雨季的理想地点,乍听之下达白有点惊讶,忘了开口,仿佛一切都安排好了,不必再多说什么。阿姜曼以询问的目光微笑望向她,在她的心目中,这座桑园已经是他的了,两人都心领神会知道这点,现在只差她还未正式供养罢了。于是达白马上跪下顶礼阿姜曼三拜,请求他接受她们家人布施的这块地。阿姜曼点头接受了,然后祝福她的发心,他向她保证,由于刚才布施的功德,她这辈子将不会穷困。
阿姜曼的新寺院附近有一片沼泽低地,当地人称作“农农”,因此寺名也取作农农寺。在达颂的带领下,村民迅速投入工作,把小树锯掉,砍竹子来建茅舍给僧团。
阿姜曼只允许十二个出家人在雨季期间住农农寺,剩下的僧人则分成几个小组派遣到坎差伊县各处不同的村落去。阿姜曼刻意分散弟子到不同的地区,不过于靠近他的住处,但也不太远,以便禅修有问题时能轻易过来找他。这样的安排适合大家,因为太多僧人住在同一个地方会互相妨碍。
虽然农农寺的茅舍很小间,但是大殿必须能容纳五六十个僧人聚会,因为在布萨日从各处过来诵戒的比丘有这么多人。因此村子里经验丰富的长者亲自监督整个工程,确保整栋建筑稳固。他们先砍下硬木,再切削打磨成柱子和横梁,然后把柱子打入地下,接着铺地板。地板必须高出地面四尺,以便雨季洪水到来时不受水灾影响。
农农寺入安居当天的法会上,大殿挤满了当地的在家信众,挤不进去的则坐在外边的草席上,达白也坐在人群中,大家聆听坐在高座上的阿姜曼开示佛法。阿姜曼从布施的功德讲起,达白看到由于自己的布施,而成就这个令人欢喜踊跃的因缘,内心不禁升起一股暖流。
阿姜曼以宏亮有力的声音解释布施的真正意义:布施的功德在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不期望回报无条件地利益别人不但给受者带来好处,也是最有功德的布施,心透过这个善行累积福德和善良的品格。由于是心激发起布施这个善法欲,因此他强调是心播下善的种子,也是心收获善的果报。布施是种下未来安乐果报的因,因为它是往生善道的基础。
接着阿姜曼开示持戒的功德,他解释持戒是正人君子的基本品行,老老实实受持五戒才能获得功德。每一条戒都有特定的利益:持不杀生戒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持不偷盗戒的果报是财富不会遭遇偷盗和损失;持不邪淫戒的果报是夫妻互相信任,生活知足,没有罪恶或羞耻感;持不妄语戒的果报是由于诚实而受人信任和尊重;持不饮酒戒的果报是保护自己心神不受干扰,做个清明理智的人,不轻易受误导,也不糊涂。
严持净戒的人散发出一种知足和可信赖的气质,无论去哪里都能感染那里的众生,让他们安心。戒行的力量能保护和提升一个人,确保来世往生到更高的层次,所以,持戒严谨的人下辈子肯定投生天界。
以上是生活持戒的好处。阿姜曼接着解释能带给我们最大果报的是禅修。在整个宇宙之内,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活着,无论是色身的健康还是心灵的幸福,都有赖于心的完美。人依靠心而活,人生一辈子经历的各种可意不可意的经验都由心感受;人死亡,是由于心的离去而死亡;人根据自己的业投生——业从心而来。由于心是一切的根源,所以应该好好锻炼这颗心,以便当下和未来行为良好。我们可以透过禅修正确地训练心,用禅修克服妄想,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让心平静满足。接下来的三个月,达白一心禅修。由于她对阿姜曼有坚固的信心,在他的指导之下,功夫突飞猛进。达白天生容易见到禅相和引发神通境界,结果每个晚上都经历许多奇妙和神秘的境界。意识到达白的禀赋,阿姜曼特别关注她的修行。每晚坐禅,阿姜曼都将意识流引导向达白,调查她的心识状态。因此,对她的禅修体验了若指掌,看到她哪一晚的修行情况特别时,第二天就会叫她去寺院小参。
每天清晨,阿姜曼进入村子托钵时,达白都会供养食物。她会跟其他村民一起排队,等阿姜曼来到跟前就把食物放进钵里。托钵时阿姜曼鲜少跟任何人说话,然而要是哪天晚上达白的禅修特别好的话,他就会在第二早上接受供养时叫她在用斋之后去见他。
稍后达白就会跟着家人一起去寺院,每次她开始向阿姜曼报告自己的特殊经验时,寺院里的出家人都会围过来听,急着想知道她进入不同心灵领域的故事,同时也想知道阿姜曼如何处理。
阿姜曼总是很亲切地招呼达白,慈祥地聆听她说的每一句话,他知道达白有一颗好冒险和活跃的心,使她很容易体验到各种境界,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阿姜曼经验丰富,因此能实时给予一针见血的指导。这位德尊年长的禅师跟他年幼的弟子很快就建立起一种深厚的师徒关系,达白对阿姜曼崇拜得五体投地,很庆幸他花费那么多心思指点自己。
雨安居刚结束不久,有一天阿姜曼派人叫达白去见他。阿姜曼告诉她他和弟子们将离开那个地区,继续遵照头陀僧的传统四处行脚云水。接着他扬起眉头俯视着她,嘴角泛起浅浅的笑容,问她有没有男朋友。达白摇摇头说没有。
他缓慢地点了点头,然后说如果她愿意,可以出家为美琪,跟着他一起行脚,不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得到父亲的同意。她望着他没有讲话,他静静地等她回答。达白整理着思绪,想着要怎么回答,最后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说想跟他出家,但是恐怕她父亲绝对不会允许。阿姜曼给她一个安心的微笑,点点头,然后送她回家。
达颂对她的请求漠然置之,不允许她出家,他怕万一女儿改天还俗的话将很难嫁出去。他要她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料理俗务之余随缘修行。听了这个结果阿姜曼发出会心一笑,安慰达白耐心等待,迟早有一天她能够如愿以偿。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她必须严格遵守他离别的嘱咐:他离开之后绝对不准禅修!她得暂时安分地过世俗生活,待因缘成熟时,她将有机会再次禅修。他保证将来会有一位高明的禅师到来引导她走向正道。唯当前的境况,她一定要耐着性子度过这段时期。
阿姜曼是看到达白的心生性太过冒进和活跃,但是却又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禅修中保护自己。他不在这里,万一禅修出了偏差,将没有人处理得了。她需要一位高明的禅师在乖离正道时掌控状况,否则,她很容易误入歧途,害了自己。职是之故,禁止达白在他离开之后禅修。
达白不明白阿姜曼严格不准她继续禅修的理由,对于要放弃自己的心头爱难过不已,但是出于对阿姜曼坚固的信心,她还是骤然中止修习。等她再次坐禅,已是二十年之后的事了。
你的身、你的心、你的生命——这些都不属于你的,所以不能依靠它们带给你真正的快乐。
达白不明白阿姜曼严格不准她继续禅修的理由,对于要放弃自己的心头爱难过不已,但是出于对阿姜曼坚固的信心,她还是骤然中止修习。等她再次坐禅,已是二十年之后的事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