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2 November 2016

阿姜曼正傳 - 第三章第二節:前世的鬼妻

在達到最後的證果以後,阿姜曼於坐禪中回憶了一段過去前生的往事。而在此之前,他對這段往事並不太關注。在這裡,我想敘述這一個與阿姜曼的過去前世有關的故事。我覺得若不提起像這樣有趣的故事是很可惜的,尤其是這類型的關係可能會如影隨行的跟著你們每一個人,就算你們沒有注意到也是一樣。至於敘述這故事如果有不適宜之處,就請責怪作者的不夠妥善周到吧。正如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關係到個人的隱私,阿姜曼只與他親近的弟子們說過。我曾試著壓抑將它寫出的衝動,但我愈是壓抑,這衝動就愈強。所以,我最終還是讓步了。寫出來之後,這衝動才逐漸地消退。我必須承認,我是該受譴責的,但我希望讀者能原諒我。但願它能為我們這些還身陷在連續不斷的生死輪迴中的人,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事物。

這故事是關於阿姜曼的一位前世的鬼妻。阿姜曼提到在許多的過去世,他和妻子曾一同發出神聖的誓言,要共同努力朝向成佛之道。在他證果的前幾年,她偶爾會在阿姜曼入定時來看望他。在這些情況下,他會為她簡短的說法,然後請她離開。她總是以一個無形的意念,出現在他的面前。與大多數生存在三界的眾生不同,她並沒有可識別的身軀。當他詢問有關她這種無形體的狀態時,她說由於她很掛念他,所以還沒有決定要投生到哪一個趣處。她擔心他會忘記他們之間的關係—共同發願在未來成佛。所以出於關心與感到失望,她覺得有必要不時來看看他。阿姜曼則告訴她,他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願力,並決意要在這一生修行以證涅槃。他不希望再次誕生,因為這等於他在未來又要背負起那些所有他曾在無止盡的過去世中所遭受的痛苦。

雖然她從未透露出感情,但她仍擔心他們之間的關係,而對他的渴愛也從未衰退。所以每隔一段不短的時間,她總會去拜訪他。但這次是阿姜曼想起了她,關心起她的困境。畢竟他們在那麼多的過去世,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在證果後他深思了這件事,所以他想要見她,讓彼此有一個新的認識。他想對她說明一些事情,進而消除任何因為以前的伴侶關係所造成的疑惑或焦慮。在那天的深夜,他生起這樣的想法之後,這位前世的鬼妻就以她一慣的無形狀態出現。

阿姜曼一開始就問她有關她現在生存的境界。他想知道為什麼她不像其他天界的眾生有明顯的形體?究竟她目前的狀況為何?這無形的存在回答道,她住在這廣大有情宇宙中一個微細的境界。她反覆提到,因為對他的執著與期待,所以她在這境界等待著。由於她察覺到他想要見她,所以她就過來了。【譯按:這位無形的眾生就是一般所稱無形的好兄弟,也就是鬼道眾生的其中一種眾生。由於她一直對阿姜曼過於眷戀與執著,心中有邪見,形成了惡業與阻礙,所以變成了幽魂,無法前往更好的善趣。但請注意,這絕不是所謂的『中陰身』!也絕不是獨立的『識』或『靈魂』!她仍有五蘊,有四大,有『名』、『色』、『識』彼此互為依存,其他的版本就此章節有誤譯,特此聲明。】

在一般狀況下,她不敢常常來看他。雖然她很想來看他,但她總是感到不好意思與猶豫。事實上,她的來訪對彼此都不會有任何的傷害,因為雙方都不是會傷害對方的人。但儘管如此,她長期以來對他的愛使她躊躇猶豫。阿姜曼也告訴她不要常常來訪,雖然不會有害,但仍可能成為情感上的障礙,從而減緩了他的進步。心是非常敏感的,即便是微細的情感與依戀都很可能會影響心,進而干擾了禪修。她相信阿姜曼的說法,所以很少來看望他。

她很清楚他已毫無牽掛地斷除了生死的繫縛,包括對以前的親朋好友,當然也包括仍對他有所依戀與執著的鬼妻。畢竟,這是影響世間的大事!但是,她不像過去做他的伴侶時那樣歡慶喜悅;此時她感到被忽視,並生起一個負面的想法。她反而認為他不負責任,忽略了在過去多生多世中分擔他的痛苦、與他一起努力的忠誠的心靈伴侶。她覺得身心交瘁,獨自處於苦難中。執取於苦,無法放下。而他已經超越諸苦,卻留她一人忍受痛苦的折磨。她愈想愈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失智的人,仍想要伸手觸摸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結果卻摔落地面,死死地緊抱著苦難不放,找不到方法走出悲慘的不幸。

她是如此地沮喪與無助,掙扎著忍受痛苦。她懇求他的幫助:「我現在是徹底地絕望了。何處才能找到幸福呢?我多渴望伸手去觸摸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但這太可怕、太痛苦了。你就像月亮和星星高掛在天上,向每一個方向閃耀發光。你已在正法中安身立命,你的存在永遠不會黯淡、沉悶。你完全地自由自在,你的光芒遍照整個宇宙。如果我有幸,請慈悲地告訴我正法之道。請帶給我光明、純淨的智慧。快把我從這無止盡的生死輪迴中救出來,讓我追隨你證得涅槃,這樣我就不必再長久地忍受痛苦。願這誓言能強大到使我如願以償,讓我速得解脫吧。」

這悲傷的無形生命因為痛苦地哭泣而顫抖著,她強烈的懇求希望能得到證悟。但阿姜曼對她說他想見她並不是要引起對過去的遺憾:「祝福彼此的人們不應該會有這樣的想法與思惟。你難道沒有修持四梵住?」

這無形體的生命回答道:「我就是修持四梵住太久了,所以不禁想起當年我們一起修行時是多麼的親近。當大家都像你一樣只拯救自己時,剩下的那一位自然會感到失望。我陷入苦難中,只因為我被人遺棄,沒有人會關心我的福祉。我覺得不可能有任何方法減輕我的痛苦。」【譯按:由以上這位無形的眾生所講的話更加可以證明她是鬼道眾生,因為她的四梵住修的非常不好,修持四梵住的人,就算未證得禪定,也絕不會變成這樣,還有這麼多的執著與苦惱!】

他提醒她:「不論是自己或與他人一起修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要減輕苦惱或拔除自己的苦難,而不是增長它們讓妳難過,而其間功德善業已逐漸成長,妳說對不對?」

「對的。但愚痴無聞的凡夫多半放逸,得過且過,根本不知道哪一條道路才是正道。我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行為的結果是善或惡?我們祇知道心中有苦,卻不知該如何滅苦。所以我們被遺忘,只能為自己的不幸而憂悲苦惱,就如你看到我現在這個樣子。」

阿姜曼說這無形體生命只執著於對他的抱怨上。她指控他獨自一人離開,對她沒有一絲的憐憫,而她卻一直以來長期陪伴他對長久陪伴他奮鬥,一起滅苦。她抱怨他不伸出援手,讓她也能從苦難中解脫。

他試著安慰她:「當兩個人在同一桌吃飯時,必然有一人會比另一位更早吃完。要雙方同時喝飽飯是不可能的。就以世尊成佛前與他的前妻-耶輸陀羅為例。雖然他們生生世世一同培育各種美德,但世尊首先超越了諸苦。他成佛後才回來教導他以前的伴侶,讓她也能渡過彼岸。你應該對這件事仔細地正思惟,並從中學習,而非對正在盡全力幫助你的人抱怨。我正認真地尋找方法幫助你跨越苦難,但你卻指責我無情與不負責任。這樣的想法非常不善,只會增加我們彼此間的緊張。你應該改變你的態度,學習世尊成佛前的前妻—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我之所以要見你的原因是為了要幫助你,不是要把你趕走。我總是支持你在正法中的進展。若說我已經離棄你、不再關心你的福祉,這 並不是事實。我給妳的建議是請妳以純然的慈悲心向上下四方散播。如果妳能遵照我的建議並努力學習,我會因你的進展而感到欣慰。若妳能更上一層樓,證得解脫,那麼我在寂靜中便能放心了。」

「我們原本的志向是要成佛,這個目的是要解脫輪迴。但我後來要證得聲聞道果的願望,其實也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無明與邪見的解脫,從所有的苦中獲得解脫,得到無上之樂—涅槃。我在許多生都是走在這條正道之上,如同我此生成為佛教比丘。而我也一直盡可能與你保持互動。這段期間,我以最大的慈悲來教導妳,想要離棄你,或只尋找自己的救贖,我一直都在關心妳,總是希望能從這悲慘的生老病死輪迴中把妳救出,帶領妳走向涅槃。」

「你認為我離棄你、不關心你的福祉,而感到受傷,這種誤解對你、我都沒有任何的益處。從現在起,你要拋棄這種想法。不能讓這些想法生起並蹂躪妳的心,因為它們只會帶來無窮無盡的苦難,而想要幫助妳離苦得樂的我,是絕不會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妳指摘我對妳不關心而自己先逃離?試問我又能逃去哪裡?而我又對誰不關心了?現在我正盡最大的弩力提供你一切可能的幫助。我教導你的每一件事難道不是完全由慈悲的關懷而生起的嗎?就如同我現在的行為一樣。我是以溢滿內心的慈悲一直在鼓勵妳,這慈悲多過於所有海洋中的水,毫無保留地傾注於妳。請瞭解我一直是想要幫助妳,並請接受我對你說的法。如果你相信並依法修行,你將能親自體驗內在的甜蜜果實。」

「從我受具足戒的那一天起,我真誠地實踐佛法之道—從未對任何人生起惡念。我要見你的動機不是要欺騙或傷害你,而是我全心全力來幫助你。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將很難再找到一個值得完全信任的人。你說你知道那晚宇宙間的震動。那妳認為那是因「虛妄之法」而震動的嗎?難道這就是妳如此猶豫而不敢接受我慈悲忠告的原因嗎? 如果你瞭解佛法的確是真理,你就應該將那晚世界發生的震動視為增加淨信的徵兆,並安心地相信自己具有許多的善業。雖然處於這無形的狀態,你仍可及時聽聞正法,這對同類的眾生應該是做不到的事。對於能及時教導你,我視為是我的善業成熟了。妳因邪見而讓妳自己處於絕望陰暗的世界,而現在有人能來拯救妳,妳應該為此而感到幸運。如果你能如此正思惟,我會很高興的。如此思惟,苦就不會捆綁你,也不會讓妳完全找不到出路。這樣的思惟,不會將佛法視為世俗之物,或是把慈悲關懷視為惡意傷害。」

當阿姜曼前世的鬼妻聽了阿姜曼慈悲的開導以後,彷彿沐浴在天界的河水中,漸漸地恢復了平靜,陶醉在他所開示的法中,她的心很快的平靜了,舉止也顯得恭敬了。

當他說完以後,她向他懺悔了自己的錯誤:「我對您的愛與不能自己的渴望竟造成了這麼多的困擾,我一度以為是您拋棄了我,不理我而走自己的路。我感到很沒有安全感,相當的絕望,沒有人可以求助,不禁覺得自己是多麼的無用和遭受否定。但現在我已接收到了法的光輝,我的心很寧靜與知足,我已經可以放下痛苦的包袱,因為您的「法」就像是神聖的甘露一般滌淨了我的心靈,使我的心淨化且明亮。請原諒因為我的愚痴所帶給您的困擾,我發願在未來際會更加的謹慎,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當她說完以後,阿姜曼勸她不要再執著過往的一切,應該要轉生到更好的善趣。她很恭敬地遵照他的建議,接著提出最後一項請求:「如果我轉生到善趣,不知是否可以再像過去一般來聽您說法?可否請您答應我?」

當阿姜曼同意後,她就立刻消失了。

無形的幽魂已經離開了,阿姜曼的心識也抽離出三摩地境,時間是臨晨五點左右,天已經快亮了。從前晚八點開始入定,一整個晚上與無形的幽靈對話了好幾個小時。後來過沒多久,同樣的幽靈又再次來訪,但這次她卻是以美麗的天女之身現形。儘管所參訪的對象是她特別尊敬的比丘,她也是依照天神的習慣不做任何的打扮。

當她抵達後,便向他解釋了她目前的狀況:「聽過您的開示以後,我已徹底解除了所有的疑惑,並從煩惱的泥淖中解脫。我現在已投生到充滿歡樂的忉利天了,正享受著我們前世一起行善時所得的樂果。雖然我承受著自己的善行所帶來的善果,但還是不由得想起了您。尊者,最初就是因為您鼓勵我行善,如果是我自己一個人,是絕不可能有這種智慧去圓滿完成這些功德。」

「能夠重生在光輝燦爛的天界,我深覺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我非常的滿足,不再有憤怒或怨懟。當我再次想起您長久以來對我無盡的慈悲,我已瞭解到我們的分離實際上非常的重要。因為對我們而言,不論是從工作到飲食、朋友、乃至男女伴侶,都必然會分離。而愛別離卻是導向平靜、無惱的重要關鍵,尤其是要選擇能同甘共苦及患難與共的配偶。所以選擇配偶需要特別的謹慎,因為我們會與對方分享一切,甚至是無時無刻,一路上的悲與喜都必然會影響彼此。」

「那些有善眷屬的人,就算在智能、個性、及行為等方面都不是那麼的好,但如果他(她)的眷屬能成為他(她)的善知識,在各方面都能指導他(她),入世方面使家庭平安幸福;出世方面能滋養其心靈,那麼此人仍然是很有福報的。因為這樣的人可以從每一件事中都受益匪淺,所以不會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盲目的摸索,也不會對未來的果報感到不確定。如果每一個伴侶都是善知識,那麼他們可以成就彼此,使家庭變成像天堂,讓大家時時刻刻都得以平靜、滿足,並從煩惱中解脫。像這樣的家庭總是開朗歡樂,不會受喜怒無常或陰晴不定的脾氣所侵擾。家人都會致力於如下的氛圍:每一個人都是平靜、沈穩,堅守已確立的理性原則;而不是任意妄為,想怎樣就怎樣,做出一些會破壞和諧與知足等違背道德原則的行為。所有的夫妻打從建立起親屬關係開始,就已彼此攜手合作,共創未來。他們從現在到未來會一起作出善、或惡業,一起製造出快樂與痛苦,道德與邪惡,天堂與地獄,從未間斷過。」

我有幸能陪伴您度過那麼多世【譯按:她與阿姜曼的過去多生都是夫妻。】,現在我已瞭解到自己的處境。尊者啊,經由您的指導,使得善良已成為我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您總是平安地帶領我遠離各種的危險,絕不會讓我誤入歧途或蒙羞。因此,我生生世世都維持著良善)。您對我的恩德,我實在難以形容心中的感動。我現已經知道自己過去的愚痴所造成的傷害,請您慈悲,原諒我的罪過,使我們之間不再有揮之不去的芥蒂。」

阿姜曼接受了她的懺悔,原諒了她。接著,他對她說了一番深具啟發的話,鼓勵她繼續精進修行。當他說完以後,她恭敬地向他行禮,移開一小段距離,然後安詳地飛升到空中。

還有一些是在她還是無形幽魂時的怨恨,但由於這些抱怨太過詭異,所以我沒有記錄在這裡。我也無法詳述他們對話的每一個細節,就這一點請各位諒解。我所寫的這一部份,我自己也不是很滿意。但我覺得如果沒有這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就會有所缺憾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