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序:
你即將所閱讀的《阿姜曼尊者傳》,內容詳載這位聖者平時的修行方式以及其完美的品德,本書的許多資料皆來自尊者在不同的修行期間,追隨其修行的弟子們的轉述。
我找到這些曾追隨尊者修行的聖者們,向他們詢問並記錄有關阿姜曼尊者的一生,然後編纂匯集成傳記。當然,這些記錄並不完全如我所預期的正確,畢竟對於過著森林苦行的遊行僧而言,想要他們鉅細靡遺的翔實記錄尊者的一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
然而,如果必須等到所有的細節都完整的紀錄下來才能動手寫這本書,那麼可能在此之前所有的資訊將一一流失及被遺忘。而且對於所有期待本書及對尊者的教導有興趣的讀者而言,不啻是一種損失。儘管有很多的障礙,我仍義無反顧著手撰寫本書。即便內容不甚完整,但仍希望本書能為讀者帶來些許的利益。
我將嘗試勾勒出尊者日常言行的態樣,及其修證的智慧與內觀(內明),還有對學生們的教誨。同樣的本書的重點在說明尊者的高貴生活方式與佛經中所載古印度佛陀時代的阿羅漢聖者們一樣,俾能為未來有心修行的後進帶來正確的知見。如果我的記述有不完整的地方,懇請各位讀者見諒。但這些內容都是真實的事件,一如尊者本人親自為我們現身說法一般。
雖然我個人對本書不盡滿意,但不管怎樣我仍決定將它出版成書,因為我覺得對佛法有興趣的讀者必能從中獲得一些珍貴的內明。
中譯者序:
很多人問我,臺灣已經有一本《阿迦曼尊者傳》,為什麼我還要再翻《阿姜曼正傳》?為什麼要稱《正傳》?
中譯本之所以稱《正傳》,背後的緣由其來有自。
事實上,《阿姜曼正傳》的中譯版不能稱作「重翻」,因為舊版《阿迦曼尊者傳》的原英譯本是西元1982年泰國帕邦塔寺(Wat Pa Barn Tard)所出版,由斯里布達蘇克比丘(Siri Buddhasukh)於西元1986年英譯,再由臺灣的曾銀湖居士於西元1992年中譯。但由於該份英譯版的內容有諸多的錯誤,摩訶布瓦尊者非常的不滿意,也不認同,當然也可能有別的特殊因緣,以致於摩訶布瓦尊者轉而委付其座下的美籍弟子戒寶尊者(Bhikkhu Dick Silaratano)翻譯。戒寶尊者花了幾年的時間將原泰文版重新英譯,並於西元2003年出版。
也就是說,《阿姜曼正傳》所根據的是由泰文原作者摩訶布瓦授權戒寶尊者翻譯的英譯本,不但在法律上的意義不同,在內容上也與舊版的《阿迦曼尊者傳》有很大的出入。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譯本要稱《阿姜曼正傳》的因緣。
感謝戒寶尊者的慈悲,將《阿姜曼正傳》泰文原版譯成英文,其英文文筆相當流暢優美,深受僧俗各界的好評。戒寶尊者對我個人來說就是善知識,他也總在我修行時能給我及時的指點。他人如其名,就像一座寶山,要靠自己去挖掘寶藏;又像暮鼓晨鐘,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不扣不鳴。
我慚愧自己的福報波羅蜜太少,無法隨時親赴美國去請益;又因自己的英文太爛,有時也辭不達意。不過,尊者都不嫌棄也不計較,總是慈悲又有耐性回答我在禪修上所遇到的一切蠢問題。
也許這麼講有人會覺得有些誇張,但我真的是這樣的心態。戒寶尊者不厭其煩地與我溝通,讓我感覺他就像是一位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統領諸神的帝釋、欲界諸天天主、乃至他化自在天王、創造世界的大梵天王、佛教的四雙八輩聖者在一跟個平凡的人類溝通。
世間的舍利塔有兩種,一是色身(肉身)舍利塔;另一是法身舍利塔。
什麼是法塔?就是指佛陀或諸阿羅漢所說過的正法、經、律、真實語等的智慧結晶,其價值是世間的金銀財寶所無法估量,神聖無比。
佛經裡有很多經文都提到建立一座聖者肉身舍利塔的功德無量,因為那可以使很多人去憶念佛陀及阿羅漢的功德。
但,建一座法塔的功德必定遠遠大(勝、超越)過建一座肉身舍利塔。因為,那是把一位聖者一生中所踏過的每一片神聖足跡及修行的智慧結晶都給一一地收集起來,它可以讓所有人(神)都認識到這位聖者的功德到底是殊勝在什麼地方,讓人(神)進而產生崇敬,生起信心,並見賢思齊,依法奉行。
因此,將一本真正屬於阿羅漢一生的修行傳記分別翻譯成英文版與中文版,就是在興建阿羅漢的法身舍利塔,不得不說這項工程真得非常的浩大與艱鉅。
最後,要特別感謝陳在昕居士以其精湛的中英文不辭辛勞地協助本人翻譯本書。因為本人的英文能力沒那麼好,多虧陳居士先行中譯,本人翻譯時再比對其內容以確保沒有誤會。本人必須懺悔,因為中譯本書的工程耗時費力,故而本人曾一度萌生放棄之悔念,幸而陳居士能在前引領,就好像長跑馬拉松的長途中,看到隊友在前,激勵自己必須跑到終點。
又本書的內容恐仍有諸多錯誤,故懇請十方善知識不吝指正賜教,共襄善舉。
聖者已遠去,典型在夙昔,願以此建立阿羅漢之法身舍利塔及保存聖者所走過的足跡之功德,令我敬愛的母親王淑美、先父喬長虹、諸三歸五戒的法友們均能遠離惡道與貧賤,人間天上幸福綿延,速證涅槃。
也願:觀者壽、聞者福、閱者慧、讀者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