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入門 劉克雄教授主講 (第四集) 2015/8/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1-0004
教授:還記得早上我們唱的歌嗎?
學生:記得。
教授:喜歡聽嗎?
學生:喜歡。
教授:喜歡唱。白香山的詩,讓我們讀了以後很歡喜。現在同學們翻開第十八頁,我們講象形的例字。樹師妳幫我「萬」這個字念一遍:
學生讀誦:萬是蠍子的象形。甲文、金文像蠍形,上部是兩個「鉗子」,中間是蠍身,下為蠍尾。蠍子每胎產子數十甚至百餘隻,幼蠍出生後,自動攀附在母蠍身上,尤以背上最多。密密麻麻,若不可勝數。古人見之,就假借為數不勝數的「萬」,代表數目十千。久借不還,只好另造「蠆」字,還其蠍子本義。小篆是從甲文、金文演變而來,隸書、楷書,是從小篆字形訛變而來。已看不出蝎子的形狀,簡體的「万」字,則是從唐人開始的。
備註:《說文》:「蟲也。从厹(ㄖㄡˊ),象形。」按:許慎據篆文筆劃說從「厹(ㄖㄡˊ)」,不確。
典籍所見:(1)數目。《孟子.梁惠王》:「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2)多。《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也。《漢書.黥(ㄑㄧㄥˊ)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
常用詞:千山萬水,萬象更新,萬古長青。
教授:大家看看甲文的樣子,像什麼?像會螫人的蠍子,前面兩個鉗子,中間是身體,後面是牠的尾,非常的形象。所以象形字,我們現在能看到甲文,我們就能夠比許慎東漢時候更能夠正確認識。許慎他是根據小篆「萬」字的寫法。你看小篆,上面還可以看出是鉗子,當中這個蠍子的身體,可是後面小篆已經變得很難認識了。所以許慎根據小篆,他說這個「萬」,他說是「蟲也」,這個沒有錯。然後下面那一個部分,他說是從「厹」,從「厹」是不對的,因為它本身,從甲文、從金文我們看出來,它不是從「厹」。所以像這種地方,我們就可以更正許慎的《說解》。我們能理解,因為他來不及看到甲骨文,他能看到的金文也很有限,所以他根據小篆說是從「厹」。我們由於有甲文和金文的對照,我們可以確認它不是從「厹」。所以在按語裡面,我說許慎據篆文說從「厹」是不確。
這個「萬」字,在典籍裡面我們選了幾個例子,像《孟子.梁惠王》裡面:「萬取千焉」;第二個是《荀子》:「古有萬國」,萬當多;在《漢書》,這個萬字,我們看到舉了一個例子,「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當做極為可能的意思。
後面的常用詞,是我們選幾個我們最常用的,它說「千山萬水」,說「萬象更新」、「萬古長青」。這些常用詞,當然各位同學也可以自己再補、再加。對這個字,同學們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厹」是什麼意思?
教授:「厹」,請你翻開《說文》。找到了嗎?
學生:找到了。
教授:幾頁?
學生:七百四十六頁。
教授:同學們,如果你是這個版本,台灣「藝文印書館」,對,就這個版本,翻開七百四十六頁。部首,它本身是個部首,「獸足蹂地也,象形」,它還是個形聲字,它是「九聲」。中間那一部分是獸足,獸的腳在地上走的樣子,外面「九」是它的聲符,讀它為「厹」,注音都有,ㄖㄡˊ。所以剛才這位同學問「厹」是什麼,現在弄清楚了。
因此再回頭看這個「萬」字,它是蠍子的象形,它彎彎的尾巴,到小篆變化成那個樣子,像「厹」那個樣子,所以許慎就說它從厹。像這種情況,今天早上我說,我們可以提出疑問,然後我們找到了證據,我們可以大膽的更正它。記得嗎?我們還說過段玉裁「哭」那個字,是吧?他提出來許慎裡面「從某省聲」,他說都很可疑,是嗎?他還舉出「從豭省聲」的。所以「萬」這個字,有甲文、有金文來對照小篆,我們就可以確定許慎說「萬」下面那部分是從厹,那是不確的,清楚吧?順便同學們看看這裡,我要求同學們要圈點《說文》,可一遍、二遍,要幾遍?五遍。
教授:樹師,妳搞了幾遍?
樹師:剛二遍。
教授:二遍,二遍就不容易了。我們研究文字學,沒有《說文解字》沒有辦法,靠電腦好像不行。還有問題嗎?這個字。
學生讀誦:龜是烏龜的象形。
甲文①與金文龜字,為俯視,像龜的頭、甲及四足、短尾之形;甲文②與小篆,均為側視,上像龜的頭, 右為龜甲,左為龜足,下為龜尾。
備註:段註:「左象足。右象背甲。曳者象尾。」
典籍所見:(1)皴(ㄘㄨㄣ)裂。《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2)用龜甲占卜。《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常用詞:龜年鶴壽,龜甲,烏龜。
教授:這個字非常形象,烏龜這個龜字,甲文有多種寫法,這裡我們選了兩個。一個是俯視,記得早上我們講象形,有幾個角度看東西,俯視,第一個甲文以及金文都是俯視看的烏龜的樣子。我選的第二個甲文跟我們的小篆,它就是側視,側面看。假如我們這邊手上有一隻烏龜就很方便,我俯視,頭、身體、尾巴、四個腳;我側視,是這樣,腳在這,牠的背彎彎的,下次上課我們帶個烏龜來。
同學翻開《說文》「龜」。誰先翻到就告訴我第幾頁?是六八五頁。我要大家翻開《說文》,就想讓你看一看,許慎怎麼說,大家一起讀好嗎?
學生讀誦:「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鼈之類,以它為雄。象足甲尾之形。凡龜之屬皆從龜。龜,古文龜。」
教授:好了,這是許慎對「龜」這個字的解釋。裡面有個解釋很可愛,他說:「外骨內肉」,這種說解實在是很可愛。他說解的第一個字,「龜」怎麼樣?「舊也」。同學們你自己看看這底下段註,段註裡面有沒有說到這個字:
板書:「久也」。
有嗎?找到了。然後許慎說:「龜,舊也。」底下段註怎麼說?「此以疊韻為訓」,是嗎?這到底什麼意思?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個疑惑,什麼叫以疊韻為訓?《說文》,許慎的說解很多是:
板書:聲訓。
以前稱聲訓,實際上是音訓。所謂音訓,是用字音相同的字來做解釋,訓當解釋。用同音的字來註解,這叫聲訓。剛才我們已經修正一下,它應該叫音訓,用同音的字來註解。萬一沒有完全相同的字音,那麼就用雙聲的字來註解,或者用疊韻的字來註解。也就是韻相同叫疊韻,聲相同叫雙聲。「龜,舊也」,龜跟舊,聲不同,韻相同,所以叫疊韻為訓。明白嗎?徹底弄清楚。
還有疑惑是吧?我們這裡是來說,《說文解字》裡面,許慎絕大部分是用音訓,訓就是解釋,用字音相同的字,或者是字音相近的字來解釋他要解釋的那個字。像我們這個「龜」字,烏龜的龜,他就用一個字音相近的新舊的「舊」來註解「龜」。你說奇怪,這個「舊」跟「龜」聲音上有什麼關係?如果同學們有能夠懂閩南語的、懂客家語的,就比較容易理解。舊跟龜在保存中原古音最多的閩南語裡面,舊讀ㄍㄨ,開吉師讀得很標準。烏龜的龜,ㄍㄨ。聽懂了嗎?ㄍㄨ,ㄍㄨ也,龜,舊也,用聲音相近的字來註解。我說聲音相近有同音,如果找不到同音用雙聲,否則到韻相同的,叫疊韻。
既然龜,剛才我們說保存中原古音較多的閩南語裡面讀它為ㄍㄨ,聲符「ㄍ」,現在變成「ㄐ」。舊的聲符是ㄐ,原來讀ㄍㄨ,為什麼變成ㄐㄧㄡ?這個問題是聲韻學上的問題。ㄍ和ㄐ它容易變化,ㄍ是舌根音,ㄐ是齒音,它容易從ㄍ變成ㄐ。很多古音讀ㄍ的,現在今音(北方音)變成ㄐ的,這種現象很多,以後碰到你都能印證ㄍ、ㄐ的變化。
學生:舅舅,ㄐㄧㄡ。
教授:對,開吉師馬上想到,媽媽的兄弟,媽媽的哥哥、媽媽的弟弟我們叫什麼?
學生:舅舅。
教授:以前不叫舅舅,叫阿ㄍㄨ,ㄍㄨ,就是這個ㄍㄨ,阿ㄍㄨ。所以懂閩南語或者懂客家語,學文字學還很多方便。這是我們說到ㄍ、ㄐ的變化,許多許多。
我想起《莊子》的「秋水篇」裡面,有一則很好玩的故事,我是希望這則故事大家能夠熟讀,最好還能背下來。大家抄下來,短短的一個小故事。
板書: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二大夫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年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教授:有同學在會心的微笑,這一則故事我不必解釋也都很清楚。好,還想要解釋一下,好的。這是在《莊子》的「秋水篇」,秋天的水,秋水,是《莊子》的一個篇名,裡面有這麼一小段。
莊子在濮水這裡釣魚,楚王早聽說莊子是個賢者,就派兩個大夫「往先焉」,這個先,先去跟他說說情,說什麼?「願以境內累矣」。楚王讓二大夫告訴莊子,想要把境內,我們楚國的國家,整個累矣,交給你,拖累你,請你當宰相的意思,明白嗎?
莊子什麼反應?楚王要把宰相位置讓給他,他是什麼反應?他照樣還是在那釣魚,然後頭也不回,就告訴這兩個使者(兩個大夫),他說我聽說過我們楚國有一個神龜,那個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我們王用錦緞把牠蓋起,放在一個盒子,笥是竹編的一個盒子,很寶貴牠。巾笥,巾是布巾、錦緞一類,把牠蓋起,因為牠是神龜。以巾笥而藏之,牠是神龜,很貴重。藏哪裡?藏之廟堂之上,來供奉牠,這個神龜。
莊子問這二大夫說,你知道這個事嗎?二大夫當然知道,是從楚王那裡派來的。莊子說,這個神龜牠是寧願死了以後,把牠的外骨(內肉外骨)留下來而很顯貴,讓國王來膜拜?還是牠寧可不被宰,拖著尾巴在泥巴裡面爬?他把這問題問這兩個大夫。這兩個大夫一想,我如果是那個神龜,被殺還是不好的,還是在地上爬好。所以他回答說,二大夫回答說:「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說:「往矣」,你回去吧,「吾將曳尾於塗中。」簡單的故事,附帶同學們也看到,用簡單的字句、很精練的語言,寫這麼一段富有寓意的故事,也值得我們學習如何用精練的語言。
我們老法師也常常說到,文言文是多麼樣的寶貴,這要多練習。平常你可以用一句、二句試著看,用文言一、二句寫你的日記,或者寫你有感有發,試試看用文言。開始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寫不好,慢慢、慢慢,古人說寫文章要鍛鍊字句,字句都要鍛鍊。文言不是普通說話一樣,它是要精練,像這個值得我們學習,才多少字,這個小黑板我就能把它寫下來,沒有多少字,這麼豐富的內容。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學生:好。
學生讀誦: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二大夫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年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教授:這段故事要給我背得,好嗎?
學生:好。
教授:誰明天就能背有獎,好嗎?
學生:好。
教授:剛才我說到,我們是希望弘揚傳統文化,既然為弘揚傳統文化,要多讀文言文,也就是古文,而還希望你們要求自己能動手寫文言文。將來你們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種子,散發到全國,甚至散發到全世界,去弘揚我們中華了不起的傳統文化。你本身就是一個榜樣,對文言文不但能讀、能誦,還能動筆、還能寫,從怎麼樣開始?從寫一、二句開始。寫日記,每天記一、二句,不要求多,慢慢鍛鍊自己,習慣用文言來寫。文言它是一種很精練的語言,需要千錘百鍊,不像口語白話。
板書:宅邊小院記。小院有金桂滴露,春蘭吐蕊,天女花暴日,蜂鳥採蜜頻。
同學們看看,這篇很簡短的《宅邊小院記》。記房子旁邊的小院,這是我記我曾經在巴西住過的房子的一個小院。所以這裡面會有蜂鳥,南美的蜂鳥;天女花,也是一種那邊特有的花。我記我宅邊那個小院,只用四個句子:「小院有金桂滴露,春蘭吐蕊,天女花暴日,蜂鳥採蜜頻。」只用四個句子,把我小院的熱熱鬧鬧寫完。你看,秋天有金桂滴露,可見桂花有多香,小院裡有多麼幽香。桂花品種有一種是叫金桂的,有銀桂、金桂,還有丹桂,聽說嗎?紅色的。我那是金桂。春天,這是秋天,春蘭吐蕊,春天的時候蘭花開出它的花蕊,還有巴西那裡特有的天女花,在陽光下開得那樣爛漫,「天女花暴日」,在陽光下。還有特有的「蜂鳥採蜜頻」,頻,經常來。蜂鳥,牠翅膀振動得很快,這是一朵花,牠振動,牠可以停在空中,然後用牠的嘴、用牠長長的舌頭吸裡面的花蜜,牠是停在空中。牠還可以倒飛,世界上只有蜂鳥能夠倒飛,別的鳥不會。我看得很清楚,因為牠常常來。「蜂鳥採蜜頻」,常常來。再從頭讀一次看看,有什麼?「金桂滴露,春蘭吐蕊,天女花暴日,蜂鳥採蜜頻」,只用四個句子,把院子裡面一院的幽香,蜂鳥採蜜那麼熱熱鬧鬧,四個句子寫完。這是小院它熱鬧的情況,用最簡單、最精練的字句。
還特別注意到,中國人對桂有特別一種感情,讀書人對蘭有特殊的一個感情,因為什麼?黑板太小了,我用念的。中國讀書人對蘭花有一種特別感情,原因是他們喜歡畫蘭花,而題蘭花的句子也都是非常精練。我記得有一個人題蘭花,說「蘭生幽谷」,記下來,「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我用紅筆寫了:
板書: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深山裡面的幽谷裡面的蘭花,不會因為沒有人賞識它,它就不吐它的芬芳。說我們一個君子人,要學習幽蘭一樣,不因為沒有人賞識,你就放棄進德修業。所以說中國讀書人對蘭花一種特別的感情。因此,如果你去拜訪一個朋友,走進他的院子或走進他的客廳,看到他有一盆蘭花,你不要忘記讚美一句,怎麼樣讚美?老兄,你真是一個:
板書:知蘭之士。
你的朋友一定很受用,你讚賞他能夠知道「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記得要怎麼讚美嗎?「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朋友他養有一盆蘭,要曉得,「老兄,你真是位知蘭之士」。讚美他,讓他很高興。
小院用四個句子,很簡單,把它熱熱鬧鬧,有金桂滴露,有春蘭吐蕊,有天女花暴日,還有什麼?蜂鳥採蜜頻。這個小院多可愛,是吧?還有,接下來寫什麼?不能再寫小院,都被你寫完了,四個句寫完了。要寫小院裡面這個人:
板書:閒窗日永,茶香幽發,有小小黃禽偷眼,最愛五湖梅花。
這麼樣可愛、溫馨的一個院子,這個人他還曉得享受這分悠閒。「閒窗日永」,你心情閒了,其他的那些雜的事務你都能放下。一個人最怕不放下,你能把雜事放下,你心就閒。閒了你就可以享受很多悠閒的時光,坐在窗前,一扇大的玻璃窗,品他的茶。沏什麼?烏龍茶,一股茶香,用這個字來形容,「幽發」,茶香一陣一陣。你看到這裡真想去跟他一起品嘗,喝一口,是吧?他坐在閒窗才會覺得日永,「永」當長的意思。雜務能夠放下,心情才能閒暇,然後才能體會到時光原來不是那麼緊湊,時光還滿長的。
「閒窗日永,茶香幽發」。你說這個人真會享受,坐在窗前外面是那樣熱鬧,「金桂滴露,春蘭吐蕊」,還有蜂鳥。坐在窗前享受他的,大概是烏龍還是鐵觀音一類。他窗前有一棵桃樹,常常他在喝茶的時候,桃樹樹枝上來一隻小小的黃鳥,往裡面望,從窗外桃樹往裡面看。看什麼?偷眼,這是偷看,不知道牠看什麼。原來牠不是偷看,因為這個人在喝茶,旁邊還放他最喜愛的兩首音樂,叫五湖遊、梅花操。五湖遊,遊玩的遊,旅遊的遊;梅花操。
我想開吉師會知道。台灣的南管有這兩個曲子:五湖遊、梅花操。福建的南音在泉州、在廈門,閩南,他們從中原帶來的原來中原的古樂,現在稱為南音。又帶到台灣,台灣改一個字,叫南管。用的琵琶橫抱,不像我們電視上看到的,琵琶是直抱的,他的琵琶是橫抱的。我彈過,我現在還很會彈。
有一次有個先生,他是什麼國樂會的會長,他彈古箏。他有一次問我:「劉先生,琵琶人家都是直抱,你為什麼橫抱?」把我問住了。我說:「為什麼是直抱?為什麼要直抱?」他說:「《琵琶行》不是說嗎?『猶抱琵琶半遮面』,你不直抱怎麼半遮面?」我說:「原來你認為這樣,所以琵琶一定要直抱。」他姓梁,我說:「梁先生,請問你,『猶抱琵琶半遮面』,前一句是什麼?」他說:「我不記得了」。我說:「我告訴你,前一句是什麼?不知道,回去翻開《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是形容什麼?白樂天在江頭送客,夜晚聽到鄰船有彈琵琶的聲音,覺得像是京城長安來的聲音,所以特別請她過來我們這彈一曲。千呼萬喚,這位琵琶女才含羞帶怯,猶抱琵琶半遮面走出來的樣子。何以證明她只是走出來?下面兩句說什麼?『轉軸』,琵琶調弦那個軸,『轉軸撥弦』,嘣嘣叮咚,『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還沒開始彈,她坐下來,琵琶不再直抱了,轉軸撥弦。」
梁先生這下他反過來問我:「那你怎麼證明你那個橫抱是古代琵琶?」這下真是把我問住了,我真是一時回答不出來。我又花了很長的時間,跑去哪裡?台北故宮博物院。我想我要證明古代琵琶應該是直抱還是橫抱,古代畫家畫的演奏琵琶是最標準吧。敦煌有,但是我不能跑到敦煌,太遠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那麼大的展廳,看了一遍,只找到一張,唐伯虎的一張畫,畫的琵琶女彈的琵琶是橫抱,很優美。
但是只有一張,不足為證。我就找到故宮博物院當時書畫處的處長李先生,李霖燦先生,他曾經在我們東吳大學講藝術史,所以熟悉。我就找他,我說:「李先生,我想找古畫裡面有音樂,尤其是有琵琶演奏的畫面,怎麼我找了半天,只有一張唐伯虎的畫?」他笑一笑,他說:「你知道嗎?我們這個展廳太小了」。其實展廳不小。他說:「我們藏的畫,藏在後山的山洞裡有多少?如果展廳的畫每三個月能夠換一次的話,那這批下來的換回去,要等多少時間才能重新再掛起來?」知道是什麼?三十年。這批畫現在先收起了,放在倉庫,後山的山洞裡藏起。如果三個月輪換一次,這批畫要等三十年才能夠有機會再掛上,可見藏畫有多少!
我說:「那完了,糟了,我想要找的古畫,你總不能到山洞裡面翻箱倒櫃打開給我看。」他說:「不要緊的,我們早就攝影好了,有照片。」他就帶我到他們資料室。我就找出來,從唐宋元明清所有古畫裡面有琵琶演奏場面,只有橫抱,叮噹叮噹,沒有直抱。我就把那些照片複印一份,然後打電話給那位先生。我說:「我現在才能回答你原來你問那個問題,琵琶為什麼是要橫抱。」由五湖遊、梅花操說到琵琶去了。保存在閩南,現在如果各位有機會到閩南的泉州或是廈門,你可以找到一個地方聽他們演奏,用的琵琶就是橫抱。
除了剛才我說的從古畫裡面證明歷來琵琶都是橫抱之外,還有其他證明嗎?有。早上我說過日本崇拜唐代文化,把唐代所有的文化搬到日本,連同音樂。武則天皇帝,當時是皇后吧,曾經送一套整套的樂器給日本,現在這套樂器還有完整掛在日本的正倉院。如果同學們有機會去旅遊,也可以去參觀,正倉院上面掛的琵琶、小瑟,還有吹的叫什麼?知道嗎?竹管吹的是什麼?直的,這樣吹的,不是這樣的,叫什麼?洞簫,古代稱尺八,它是一尺八寸長,叫尺八。從唐代傳到日本,日本人現在對這管洞簫他依然叫尺八。這個尺八既然是從唐代時傳到閩南,那閩南現在這個洞簫叫什麼?尺八,還是尺八。這些都是證明閩南保留的音樂它不是地方小調,它是唐代古樂的活的化石,明白吧?是多麼樣的寶貴。它有一套樂譜,大譜裡面有兩個曲子,一個叫「五湖遊」,一個叫「梅花操」,我喜歡聽,我也喜歡彈。
所以「閒窗日永,茶香幽發」,窗外桃樹上面樹枝上的小鳥黃色的肚皮,所以我稱牠小小黃禽,偷眼,幹什麼你?牠原來不是偷看,牠來聽,聽什麼?「最愛五湖梅花」。前四句寫小院的熱鬧,後四句寫這個人他跟這個小小黃禽變成了好朋友,牠天天來偷聽,偷眼聽五湖梅花。總共八個句子,四個句子寫情景,四個句子寫這個人,總共只用八個句子,一個句子也就四、五個字,這就是怎麼樣鍛鍊字句,把它寫得精簡。早上好像是跟同學們介紹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是早上介紹的嗎?還是昨天。
同學們:昨天。
教授:你們從電腦下載下來,相信你讀一次、二次,你就會愛不釋手,更希望你熟讀,更希望你能背誦,是那樣美好的東西。「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多美!雖然是小品文,可以看它為散文的詩歌,王維的。他學佛,「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就是王維的。因為他學佛,所以他詩的境界都有禪境,非常的好,尤其是他的五絕,二十個字一首詩。五絕裡面尤其是他的《輞川集》二十首,同學們可以下載,《輞川集》。輞川是原來宋之問的別墅,後來他得到這個別墅,叫輞川,它這裡面有二十個景點,它每一個景點都有一首詩來描寫它,叫《輞川集》。他的好友,那位裴迪也用二十首和他這個《輞川集》,王維作一首,他和他一首,可以下載《輞川集》。
這我舉一個例子給同學們看,慢慢練習用精簡的字句,寫一句或者二句,或者寫一小段,你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希望是用文言。你這樣鍛鍊自己,久而久之,你就會寫得像這樣比較漂亮一點,是吧。
剛才我們說這個烏龜的龜字,怎麼一扯扯到了什麼?莊子釣於濮水,說到楚有神龜,說牠不願意被宰了供奉,說牠願意在泥巴裡面爬。怎麼會說到這個?說莊子那一段很精簡,好短,這個小黑板都寫得下來,寫的那很富有意義的故事。因此就希望同學們也能夠慢慢的鍛鍊自己。這個烏龜竟然能說這麼多東西出來,還想聽嗎?
學生:想。
教授:還想聽。我就想起一個人,他叫李龜年,知道是誰嗎?不知道?有誰知道李龜年?對了,杜甫有一首詩《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君就指李龜年。同學們可以在網上下載杜甫這首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寫的什麼東西?他碰到這個君就指的李龜年這個人。他是何許人物?你如果去西安旅遊,你可能會去參觀一下華清池,看過嗎?楊貴妃洗澡那個華清池,原來是那麼一個大浴缸。西安,唐代的首都。楊貴妃那個時候她喜歡牡丹花,唐明皇喜愛音樂,他養有一班戲子。我們現在說梨園子弟,是從他出來的,唐明皇喜愛音樂。李龜年何許人?就是,簡單說,像宮廷裡面的樂隊長一樣。今天他拿一個大盤子,上面一塊一塊小紙牌,上面寫著音樂的名字,是五湖遊、梅花操,或者浪淘沙、風入松,一首一首歌名,整齊的擺在一個大盤子,呈給唐明皇,今天皇上你想聽哪一個?皇上看了,這個把它拈出來,他下來就指揮那個樂隊。
李龜年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安祿山史思明造反,唐明皇本來想把貴妃一起帶到四川。後來到了馬嵬坡這裡,他的將士對楊貴妃惹來的禍患非常氣憤,不肯走,無論如何不走。唐明皇沒有辦法,就忍心的讓貴妃一死,將士才護送他到四川去。這在白樂天寫的《長恨歌」》裡面有。安史在天寶時造反,唐明皇就跑到四川去了,原來在長安宮廷裡面這些人,到處四散,這位原來在皇帝面前的紅人李龜年,現在流落到江南。杜甫也流落到外面來,因此他碰到了李龜年,就無限的感慨,說以前在長安時候,「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聽你指揮樂隊;現在我們兩個一起流落到江南來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字面上寫得美,「落花時節」,實際上是無限感慨,從唐代開元天寶盛世,自從安史亂後,國勢就日下,從盛唐進到中唐,慢慢到晚唐,疾似下坡車,一天不如一天,一直到最後滅亡。這是說到烏龜,還想起一個跟烏龜有關係的叫誰?李龜年,他原來是宮廷裡面一個指揮樂隊的人物。
好,不要再說太多故事。現在我們看典籍所見裡面,我引了一個《莊子.逍遙遊》裡面說到「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這個龜怎麼解釋?什麼叫不龜手?烏龜殼不是好像裂紋一樣嗎?所以這個龜手就是裂開的意思。宋人,有人他有個祕方,他擦擦手,冬天在水裡面泡,他也不怕,也不會開裂,叫「不龜手之藥」。
有人聽到,這家人有這麼一個神祕的東西,就想買他這個祕方。祕方不是隨便可以賣的,他們世世代代就靠著這個不龜手的藥,冬天漂染布匹,手也不怕,就是他們世代靠這個吃飯的。有人想要花錢買他這個祕方,而且出很多的錢。這家人就聚族而謀,我們家族靠這個不龜手的藥吃飯,現在賣了,以後子孫怎麼辦?不賣,有人出這個價錢,是讓人家不能不動心,幾百兩黃金,買你一個祕方。所以聚族而謀,最後決定賣了。我們幾輩子祖宗到我們現在,算算你賺的錢也不過一兩、二兩黃金,現在一下有人給我們幾百兩黃金,還是賣了。所以就把這個祕方賣給那個人。那個人買去幹嘛?有人知道嗎?有人點頭,這位同學說我聽聽看:
同學:獻給皇上,然後軍隊使用上這種不皸手了。
教授:沒錯,證明你讀過這個《逍遙遊》。後來,越和吳打仗,那個地方很多水路,常常是水仗,他就把這個祕方獻給吳王,吳王的士兵拿來擦手以後,在水上划船就不怕水,所以就很勇敢,打了大勝仗。吳王一下很高興,把這個獻祕方的人就封他為某某公、某某侯。所以莊子就說了,有這個祕方的人,世世代代在那裡漂染,他用一個形容詞叫洴澼絖,就噼噼啪啪,漂染的聲音,幾代下來不過也只得幾兩黃金。現在雖然得了那麼多的黃金,比起那個傢伙能夠裂土分封,又差了好遠。所以能善用這個祕方,跟你不善用,天差地別。這也是一則寓言,「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同學欲知其詳,你回去翻《逍遙遊》好嗎?
好,烏龜這個字我們就講到這。下一個字,這裡我們書上來不及印出來,甲文這個「它」有幾種寫法,看看黑板像什麼?甲文除了有這樣寫的,大同小異的好多種;還有一種寫法,這是什麼?看上面這裡,我們講過的,記得這個腳丫子嗎?記得嗎?就是腳丫子、腳印。甲文「它」有加個腳印的,意思是什麼?是告訴我們,這個「它」很可怕,你要注意你的腳不要踩到牠,所以加個腳印。我們書上只印出一個金文,也已經變形了,這個「它」很肥了。
先不看書,看我。我要問你們,你、我、它,為什麼用這個字?第三人稱。再看我們課本,備註看到嗎?「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古時候不像現在現代化這麼舒適的房子,草居、洞穴這些地方,住在野地。所以最怕什麼?碰到蛇。所以早上碰了面,相問:你還好吧?沒有碰到那個「它」吧?叫「無它乎」。
除了「無它乎」,還有一個問法,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無恙乎」。什麼是無恙?「無它」我們現在知道了,你沒碰到那個討厭的東西吧?無恙呢?「恙」,在《白虎通》裡面解釋,也是一種蟲,會咬人的。「無恙乎」,你沒有碰到那個恙蟲吧?一樣是跟我們現在說的「你好嗎」,英文怎麼說?我忘記了,告訴我。
學生:How are you。
教授:還有一個,How are you之外還有一個,How do you do,是吧?
學生:是。
教授:你好嗎?你沒碰到它吧?你沒碰到恙蟲吧?這是古人問好,「無它乎」、「無恙乎」。典籍裡面我們看到有用「無恙乎」的嗎?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把這個下載出來,也希望你熟讀。
板書:與陳伯之書。
作者丘遲,遲到的遲,丘遲。陳伯之是一位很勇武的將領,但是這個人書讀得很少,所以他沒有原則,他看到哪一邊比較強大,他就倒向哪一邊。當時是南北朝時候,南北朝,魏晉後面的南北朝。他本來是南朝的一個將領,忽然帶著他的兵投靠到北方去。丘遲,作者是他的朋友,就寫這封信給他,裡面有重要的幾個句子,說道:老兄,你江南的家鄉現在的情況是如何。他一開始:「陳將軍足下,無恙」,就用無恙,你沒碰到恙蟲吧?就是你好的意思。然後寫現在江南景色,說:
板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用這四個句子,告訴陳伯之,你家鄉江南現在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學生:好。
教授:這是「艸」,現在寫的這個字,「草」。一起來:
學生讀誦: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教授:這個字(長),剛才同學讀的是ㄓㄤˇ,暮春三月它才長嗎?要讀它ㄔㄤˊ,好嗎?再來一次:
學生讀誦: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教授:美不美,漂亮嗎?江南暮春的景色,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美不美!正因為這四個句子,打動了那一位叛國的將領,回頭回到家裡來。這四個句子打動他,發現文字的效用有如此。再讀一次:
學生讀誦: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教授:希望各位也把它下載,也好好熟讀這篇好文章,好嗎?
學生:好。
教授:好了,我們今天講到這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