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9 March 2021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06《劝注重因果》

六、劝注重因果
甲、明因果之理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约世法论,何独不然。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yú) = 饱足[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剩下;剩余[remain]/剩下的,多余的[surplusspare]/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oddovermore than]/其余,其他,以外[other]/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Imyme])
(qìng) = 祝贺;庆贺[celebratecongratulate](喜;福庆,吉庆[occasion of celebration]/福泽。有幸的事[blessing])
夫积善、积不善,因也。
余庆、余殃,则果矣。
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
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
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
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 《三世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洪范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发明三世因果之义,极其确切。
洪范 = 《尚书》篇名,“洪”是大的意思,“范”是法的意思。用现代语言来说,洪范就是“大宪”,近似于“国家宪法”之意。
= ?-?,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后世尊称为大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政权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史书又称伯禹、夏禹。
(jī) = 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winnowing basket](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squat]/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dustpan])
箕子 = ?-?,子姓,名胥余。商朝宗室,帝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惟纣不听,反囚禁之。于是他披头散发,装疯,以躲过灾祸。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周武王 = 1076-前1043,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青铜器铭文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
五福(wǔ fú) = 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等五种福气。一说「五福」指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六极(liù jí) = 六种极凶恶的事。指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中医指六种虚劳病的总称,即筋、骨、肉、精、气、血六项虚劳的程度达到极点。/四方上下。
(què) = 坚固[firmhard](的确[truly]/确定无疑地[firmly]/真实;符合事实[trueauthentic])
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
朱熹 = 11301022日-12004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朱熹早年对佛教甚感兴趣,时常礼佛,研修佛学,遇到李侗后,则尽弃佛学,回归儒家。
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
(xiǔ) = 腐烂[decayedrotten](衰老;衰弱[senileold]/磨灭,消散[dissipate])
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
(cuò) = 折伤[breakdeaden](铡切;斩剁[chop])
(zhuó) = 斧刃[edge <of an axe>](用刀、斧等砍劈[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chōng) =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pound]
(shī) = 本指旗帜。(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give]/施行;实行;推行[put into force]/设置;安放[set up]/散布;铺陈[spread]/用;运用[use]/yì = 移动、变化/及、延及。)
神已散矣,令谁受生。
在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
史汉(shǐ hàn) = 《史记》《汉书》的并称。
(suì) = 从示,从出。示,与鬼神有关。表示鬼魅出来作怪。鬼神制造的灾祸[evil doing](指行动诡密,不正当[in secretevil])
既无因果,无有后世。
则尧桀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
(yáo) = [high](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 2167-前2048,祁(耆)姓,名放勋,国号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23岁(前2144,丁丑)践帝位,在位70年逊位,118岁仙逝。帝尧是五帝之一。
(jié) = 鸡栖的木桩[wood pile on which chickens perch](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Jiethe name of the last ruler of the Xia Dynasty])
= ?-?,姒姓,夏后氏,名履癸,又称夏桀,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发之子。
同归于尽(tóng guī yú jìn) = 一同毁灭或死亡。
(zī) = 繁殖,生息[multiply](通“孜”。勤勉不怠[diligently])
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
由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
(chéng) = 警戒;鉴戒[be on the alert againstguard againstwarn](克制;制止[restrainstop])
(续)标本同治录序
(biāo) = 树梢[tip of a tree](标准[standard]/标明,显出[labelmark])
标本同治 = 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单治本,只能采取同治之法。
 
############################################################
 
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
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
空谈(kōng tán) = 不切实际的言谈。/只见于口说而不实行。也作「空言」。
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
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此所谓道,果何道也。
非诚明合一之道乎。
诚即明德,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灭之妙性,乃性德也。
性德 = 一般称性得,或自性得。于天台宗特用‘德’字。众生于本性所具足之先天能力,称性德;而依修行所得之后天能力,称修德,或修得、人功得。
由无克复之功夫,则不能显现,故谓之为阴。
克复(kè fù) = 能够恢复[resume]/攻战而收复失地。
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
乃朝干夕惕,兢业修持之功夫,即修德也。
(tì) = 害怕,放心不下[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朝干夕惕(cháo gàn xī tì) = 谓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本《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兢业(jīng yè) = 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
修德之事显著,故谓之为阳。
修德功极,性德圆彰。
诚明合一,即所谓明明德而止至善也。
诚明(chéng míng) =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前此之功夫,为格、致、诚、正、修。
格致诚正修齐 = 《礼记.大学》篇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为学修持的步骤与方法
后此之事业,为齐、治、平。
修齐治平(xiū qí zhì píng)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然此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以迄于齐、治、平,非凭空即能如是。
(qì) = 到;至[tillup to]
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
何为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即所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
人虽至愚,决无好凶恶吉,幸灾乐祸者。
幸灾乐祸 = 幸灾,见人有难而高兴。乐祸,见人有难而引以为乐。幸灾乐祸指心怀妒忌,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
闻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贤者必益加勤修,不肖者亦必勉力为善。
勉为既久,则业消而智朗,过无而德明。
昔为不肖,今为大贤。
是知诚明之道,于自修则已具足。
于教人,非以因果相辅而行,亦不易尽人悉各依从也。
尽人(jìn rén) = 所有的人
合因果诚明二法,方为圣人继天立极,垂型万世之道。
继天立极(jì tiān lì jí) = 天、极,均借指帝位。继天立极指继承皇位。
亦即自心本具之光,与普照法界之佛光也。
(续)婺源佛光分社发隐
(wù) = 不顺从[disobey](水名,乐安江上游,别称“婺江”[Wu river])
 
############################################################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
有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则生佛迥异,即修德也。
迥异(jiǒng yì) = 迥然不同;完全不同[widely different]
修德有顺有逆。
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
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
了此,则愚者可贤,贤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
富贵贫贱,及与子孙之蕃衍灭绝,一一皆可自作主宰。
(fán) = 草茂[luxurious](繁殖;增长[propagatemultiply])
(yǎn) =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flow into sea](扩展,扩充[expand]/以盛、多、过多、多余为特点的[redundantsuperfluous]/通“延”,绵延[be continuous])
蕃衍(fán yǎn) = 遂渐增多或增广。《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也作「蕃息」[increase gradually in number or quantity]
则有凭据者亦可无凭据,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
凭据(píng jù) = 作为凭证的事物。/依凭。
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凿岩设砌,则绝顶亦可直到矣。
(yóu) =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sprout](经,由[pass throughby way of]/行走[walk]
(fáng) = 损害;有害于[damageinjureharm](阻碍[hamper])
(qì) = 台阶[steps]
绝顶(jué dǐng) = 山的最高峰。/非常、极甚。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
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
前功尽弃(qián gōng jìn qì) = 将以往辛苦建立的功劳,全部废弃[all that have been achieved is spoiled]
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与夫位极人臣,声势赫弈之宰辅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门灭者哉。
位极人臣(wèi jí rén chén) = 居人臣中最高的官位。
(yì) = 下棋[play chess]([great])
即世(jí shì) = 去世。/今世;眼前。/世故;狡猾。
是亲得者皆无凭也。
袁了凡颇会此义,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谓天。
袁黄 = 15331226日-1606814日,原名表,字仪甫,又字坤仪,后改名黄,更字庆远,号学海,又号了凡,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人,改入籍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万历进士,曾任主事、拾遗之官,赠尚宝司少卿。崇信佛法,六十九岁时,将一生的体验写成著名的劝善文《了凡四训》。
天定者胜人,谓前因之难转也。
人定者亦可胜天,谓兢业修持,则前因不足恃。
人定胜天 = 指人为的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man can conquer nature]
是以现因为因,而消灭前因也。
若恣意妄为,则反是。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 = 任意的胡作非为[behave unscrupulouslyact recklessly]
了此,则欲愚者贤,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与随时善教而已。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
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
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
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
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
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
(ào) = 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southwest corner of house](泛指室内深处[the depths of the room]/深奥,精深不易理解[profound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奥旨(ào zhǐ) = 深奥的含义[profound implication]
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
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
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
后报则迟早不定。
 
三报 = 指三种业报,即依受报时间之别,将果报分为三种。
现报
现世所作之善恶业,现身即受善恶报。
生报
此生所作之善恶业,来生方受善恶之报。
后报
过去无量生中所作之善恶业,于此生受善恶报,或于未来无量生中方才受善恶报。
 
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
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
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
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正)与卫锦洲书
 
############################################################
 
念佛虽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
损人利己(sǔn rén lì jǐ) = 使别人蒙受损失而让自己获利。
则若宿业,若现业,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
(三)复康寄遥书
 
############################################################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
六情/六根 = Cha indriya,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根,为认识器官之意。
 
三业 = Tini-kamma,身业、口业、意业三者的合称。根据造作业的处所,而对业做出分类。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
身业
Kaya-kamma,指身所造作之业。可分为善、恶、无记三种。身恶业指杀生、偷盗、邪淫;反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为身善业。非善非恶而无感果之力者,则为无记之身业。
口业/语业
Vak-kamma,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
意业
Mana-kamma,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
 
三业者,一、身业。
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
此三种事,罪业极重。
学佛之人,当吃素,爱惜生命。
凡是动物,皆知疼痛,皆贪生怕死,不可杀害。
贪生怕死 =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若杀而食之,则结一杀业,来生后世,必受彼杀。
二、偷盗。
凡他人之物,不可不与而取。
偷轻物则丧己人格。
(gé) = 树木的长枝条[long branch](引申为格子[shelf]/击打;格斗[grapple]/推究[examine]/阻止;搁置[hindershelve]/品格;格调[characterstyle])
人格(rén gé) = 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characterpersonality]/人的道德品质[human dignity]
偷重物,则害人身命。
偷盗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寿。
失己命中所应得者,比所偷多许多倍。
若用计取,若以势胁取,若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盗。
(xié) = 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挟持[coerce]/威逼,用威力促使[force])
(bì) = 同“毙”。仆;向前倒下[fall forward](倒毙;死亡。同“毙”[die]/坏,低劣[bad]/通“蔽”。遮盖,遮挡[covershield]/弊病,弊害[evil]/衰落,疲惫[tired out])
偷盗之人,必生浪荡之子。
(làng) =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wave](放荡;放纵[unrestraineddissolute])
廉洁之士,必生贤善之子。
此天理一定之因果也。
三、邪淫。
凡非自己妻室,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淫。
(shì) = 人到屋中就停止了。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room behind hallroom](房屋;房间[houseroom]/[home]/指妻子[wife])
行邪淫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
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
(chù) = 家畜[farm animallivestock](饲养<禽兽>[raise]/顺从,驯服[comply]/积;积聚。后作“蓄”[accumulate])
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淫,也与女子一样。
偷人(tōu rén) = 小偷、窃贼。/妇人与人通奸。
邪淫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
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
(bǐng) = 给予谷物[grant grain](赋予;给与[bestow ongive]/承受[bear]/报告[report])
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当有限制。
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
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
即生,亦难成人。
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
(chán) = 狭窄[narrow](瘦弱[fragile])
世人以行淫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
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则为身业恶。
 
二、口业。
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
(qǐ) = 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damaskfigured woven silk material](华丽;美丽[beautifulgorgeous])
妄言者,说话不真实。
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
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淫荡。
邪僻(xié pì) = 不合正道。
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
(qiāng) = 残杀、杀害[kill]
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
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
若生人中,当作娼妓。
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
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
梅毒= Syphilis,一种细菌型的性传染病,病原体是螺旋菌菌种梅毒螺旋体的一种亚种。梅毒主要透过人类性行为传播。该疾病也可由母亲在怀孕或分娩时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恶口者,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
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
(suō) = 怂恿人做坏事[abet sb. to do evilinstigate]
小则误人,大则误国。
此四不行,则为口业善,行则为口业恶。
 
三、意业。
有三:即贪欲、嗔恚、愚痴。
贪欲者,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
嗔恚者,不论自己是非,若人不顺己意,便发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谕。
愚痴者,不是绝无所知。
即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谓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皆名愚痴。
此三不行,则为意业善,行则为意业恶。
若身口意三业通善之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之人,功德大百千倍。
(续)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十善十恶 = 十善/十善业/十善业道/十善道/十善根本业道/十白业道,Dasa-kusala-kamma,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十不善业道/十恶业道/十不善根本业道/十黑业道,Dasakusala-kamma-pathani
杀生
Panatipata,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大乘佛教为避免杀生,而禁止食肉,更进而以放生为其积极表征。
不与取/偷盗
Adinnadana,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乃力取或盗取他人财物之意。偷盗为戒律所严禁,若犯偷盗,严重者如盗五钱以上,则犯波罗夷罪(如断头之重罪),在十恶、五戒中,为仅次于杀生之重罪。
欲邪行/邪淫
Kamesu micchacara,又作欲邪行。即在家者不可为之恶行之一,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虽与妻子,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场所、方法等,亦为邪淫。
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妄语
Musavada,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
离间语/两舌语/两舌
Pisuna-vaca,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
粗恶语/恶口
Pharusa-vaca,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
杂秽语/无义语/绮语
Samphappalapa,指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词。。
贪爱/贪着/贪毒/贪欲/
Lobha,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着心,引生五取蕴而产生诸苦。
嗔恚/嗔怒///
Dosa/patigha,系指对有情(生存之物)怨恨之精神作用。心所(心的作用)之名。
无明/愚痴/
Moha/mulha,谓愚昧无知,不明事理之精神作用。为心所(心之作用)之名。
 
############################################################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祸福无门 = 祸福的来源本非命中注定,没有常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
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
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
善事其亲者,其子必孝。
善事其兄者,其子必弟,如屋檐水,后必继前。
(yán) =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屋檐[eaves]
由是观之,孝亲敬兄,爱人利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
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己后来祸本。
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趋凶避吉者。
而究其所行,适得其反何也。
适得其反(shì dé qí fǎn) = 结果与原先的期望恰好相反[run counter to one’s desirethe result is just the contraryaccomplish the very opposite]
以其未遇明理之人,为彼详细发挥因果报应之事理故也。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pǐ) = 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boltpiece](同类;友辈[friend generation]/匹敌;比得上,相当[comparebe equal to])
匹夫(pǐ fū) =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ordinary man]/独夫。多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an ignorant person]
匹夫何能令天下治乎。
使天下之人,同皆知因识果,则贪嗔痴心不至炽盛。
杀盗淫业,不敢妄作。
爱人利物,乐天知命,心地既已正大光明,则前程所至,无往不是光明之域。
(续)到光明之路序
 
############################################################
 
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其所受用,天渊悬殊者,以其用心不同之所致也。
天渊之别(tiān yuān zhī bié) = 天与地相距极远。比喻相差极大。
佛则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脱众生为怀,了无人我彼此之心。
纵度尽一切众生,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
故得福慧具足,为世间尊。
众生唯以自私自利为事。
虽父母兄弟之亲,尚不能无彼此之相,况旁人世人乎哉。
故其所感业报,或生贫穷下贱,或堕三途恶道。
即令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乐处。
戒善 = 持戒之善根。前生持五戒则今生生于人间,前生持十善戒则今生生于天上。国王为人间已上者,故由前生十善持戒之功也。
但以无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以致福报一尽,仍复堕落。
可不哀哉。
是则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
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
(shì) = 往,到[go](符合,适合[fitsuit]/刚刚;方才[just now]/舒适,满足[comfortable]/正好,恰好[just]/节制[control]/[meet]/女子出嫁[marry]/偶而,偶然[occasionally])
(正)药师本愿经重刻跋
 
############################################################
 
天下事,皆有因缘。
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
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
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若知前后因果,则穷通得丧,皆我自取,纵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惭己德之未孚,不见人天之或失。见正编何阆仙家庆图序
穷通(qióng tōng) = 穷困与显达。
(fú) = 相信;信任[believe ininspire confidence in sb.](通“浮”。浮露[appear before one's eyes]/fū =  孵化。后作“孵”[hatch])
(làng) = 门高大[<of door> high]
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
素位而行 = 意思是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出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荻行乎夷荻,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无入而不自得 = 是君子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可以安然自得。
(正)复周群铮书五
 
############################################################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
(dá) = 道路畅通。泛指畅通[lead togo to](到达,通到[reachachieveattain]/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thoroughly understand])
建功立业(jiàn gōng lì yè) = 建树功德,创立基业[build up establishment]
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
(mài) = 血管[arteries and veins](指事物如血管连贯有条理者[vein])
千古(qiān gǔ) = 比喻时代悠远。/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
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
而人与禽兽无异矣。
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
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
(xiè) = 贴身的内衣[underclothes](轻慢,轻佻地亲近[be disrespectfultreat with irreverenceslight]/肮脏[dirty])
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
(正)挽回劫运论
劫运(jié yùn) = 灾难、厄运。
 
############################################################
 
乙、示戒杀之要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
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
(dài) = 危险[danger](困乏;疲惫[tired]/假借为“怠”。懒惰[lazyidle]/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nearly])
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
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
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沈,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
细故(xì gù) = 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trivial matter]
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
(lí) = 忧患;苦难[miserysufferinghardship]/受,遭逢,遭遇[meet withsuffer from]
天灾人祸 = 泛指旱、涝、地震等天然之灾及战乱、失火、伤亡等人为之祸[calamities of nature and calamities imposed by other people]
(正)劝爱惜物命说
 
############################################################
 
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
但以宿业深重,致使形体殊异,口不能言。
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
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虑。
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与之谊,以期不负人与天地并名三才,以参赞天地之化育。
(dūn) = 投掷。(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honestsincere]/督促;管理[urgemanage])
民胞物与(mín bāo wù yǔ) = 视人民如同胞,视动物如同类。比喻博爱。语本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yì) = 古“谊”与“义”同。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just](友情,友好关系[friendship])
三才(sān cái) = 天、地、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
(zàn) = 进财货以求谒见[introducepresent](辅佐,佐助[assist]/参与[participate in])
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载,同乐天年而后已。
民物(mín wù) = 泛指人民﹑万物。
各得其所 = 本指各获所需,各如所愿。后比喻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语出《易经.系辞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覆载(fù zài) = 本指天地。后比喻范围广大无所不包或恩泽普遍。语本《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 竭尽所能从事,到死方才停止。《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作「死而后止」。
倘其不体天地好生之德,恣纵自己饕餮之念。
好生之德 = 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的美德。
(tāo) = 极贪欲;极贪财[becovetous]
(tiè) = 贪,贪食[be greedy for food]
饕餮(tāo tiè) = 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钟鼎彝器多刻其头形以为饰。/比喻凶恶贪婪的人。/饕为贪财,餮为贪食。饕餮比喻贪吃的人。
以我之强,陵彼之弱。
(líng) = 大土山[high mound](升,登[ascend]/超越,逾越[surpass]/欺侮;欺压[bully]/凌驾[override])
食彼之肉,充我之腹。
必至一旦宿福已尽,杀业现前。
欲不改头换面,受彼展转杀食,其可得乎。
改头换面 = 本指一代新人换旧人,面孔不断变换。后比喻表面上虽改变,而实质未变。
况肉食有毒,以杀时恨心所结故。
故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绝少传染。
(wēn) = 瘟疫[plague]
又肉乃秽浊之物,食之则血浊而神昏,发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
(zhào) = [strike](引起;引发;招惹[cause])
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
(shū) = 蔬菜[vegetablesgreens]
此虽卫生之常谈,实为尽性之至论。
尽性(jìn xìng) = 完全发挥天赋的本性。《易经.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因俗习以相沿,致积迷而不返。
沿(yán) = 顺着,照着[float downstreamflow with the stream](遵循;因袭[follow <streettraditionpattern>])
须知仁民者必能爱物,残物者决难仁民,以习性使然。
是以圣王治世,鸟兽鱼鳖咸若。
(biē) = 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
明道教民,黏竿弹弓尽废。
教民 = 教育人民。
(dàn) = 弹丸[bullet](tán = 用弹弓发射弹丸[shoot with the function of a springeject])
试思从古至今,凡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
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
始作俑者,孔子断其无后。
(yǒng) = 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figurine]
始作俑者(shǐ zuò yǒng zhě) = 最初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后世用以比喻首创恶例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实与用真人陪葬无异,所以指责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绝子绝孙。
恣食肉者,如来记其必偿。
(cháng) = 归还,赔偿[returngive backrefund]
祈勿徒云远庖,此系随俗权说。
远庖(yuǎn páo) = 远离厨房。语出《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固宜永断荤腥,方为称理实义。
(hūn) = 指葱蒜类辛臭的蔬菜[a acrid and strong-smelling vegetable](指鸡、鸭、鱼、肉等食物。与“素”相对[meat or fish diet])
(xīng) =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fishy> odor]
(正)宁波功德林开办广告
 
############################################################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
(guān) = 鱼名,即鲩鲲。又名鳡鱼[a huge fish](死了妻子又未再结婚的男人[widower])
鳏寡孤独(guān guǎ gū dú) =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的人。语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作「矜寡孤独」。
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jí) = 从井里打水,取水[draw water](用同“急”。急剧[impatient])
缓急轻重(huǎn jí qīng zhòng) = 各种事情都有主要和次要、紧急和缓慢等状况的差别。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
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
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
(mǐn) = 怜恤[commiseratetake pity on]
(xù) = 忧虑[worry](对别人表同情,怜悯[pity])
(dàn) = [eat],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
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
从头(cóng tóu) = 自起初开始。
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
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
(kòu) = 入侵;侵犯[invadeplunder](砍伐[fellcutchop]/贼兵,敌军[foe])
(zhū) = 声讨、谴责[reproach](杀戮。夺去生命[kill]/治罪,惩罚[punish])
(lù) = 斩,杀。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kill](惩罚[punish]/通“僇”。羞辱[humiliate])
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是知护生,原属护自。
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
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
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
(jīn) = 矛柄[the handle of lance](自夸;自恃[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骄傲[arroganthaughty]/谨守,慎重[carefulprudent]/怜悯;同情[take pity onsympathize with]/苦,穷困[hardpoor]/注重;崇尚[lay emphasis onupholdadvocate])
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shú) = 用财物换回人或抵押品[ransom]
(zǔ) = 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a sacrificial utensil](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a chopping block])
鼎俎(dǐng zǔ) = 烹煮切割的器具。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
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
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然,不忍食啖。
体贴(tǐ tiē) = 关怀、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使对方感到舒适满意[be considerate to]/细心体会、领悟[realizeunderstand]/揣忖、摸索。
(cè) = 悲痛[dolorous]
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
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
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
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
况不止一人乎。
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
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
(luán) = [round]
(xié) = 共同在一起[be together withbe in the company of]
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
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
(qìng) = 器中空[empty](用尽;消耗殆尽[use upexhaust]/满;全[fullall])
(mò) = 沙漠[desert](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coldlynot seek fame and wealth]/古同“寞”。空廓,寂静[quite]/冷淡,不关心[indifferent])
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yì) = 按,向下压[press down](抑制[restrain]/或是,还是[or])
抑止(yì zhǐ) = 制止;遏止[curbrepressrestraincheck]
(正)极乐寺放生池疏
 
############################################################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
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
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
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
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
既杀之后,现诸异相。
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
(mǐ) = 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horn bow](止息;中断[stopput downremove])
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
蛤蜊(gé lì) = 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clam]
(bàng) = 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musselclam]
(tí) = 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hoof](兔网,捕兔的工具[net of catching hare])
(qī) = 鸟类歇息[perch](停留[stay]/居住;寄居[dwelllodge at])
惊人耳目,息世杀机。
载籍所记,何能备述。
(zǎi) = 乘坐[ride](用车船装运[carryholdbe loaded with]/车、船等交通工具[carshipetc.]/<唐虞时代用于年名>[age]/词缀。嵌在动词前边/充满<道路>[be full ofall over the road]/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recordput down in writing])
未杀之前,均谓是畜。
既杀之后,方知是佛。
是知杀生,不异杀佛。
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
(yuè) = 高大的山[high mountain]
急宜痛戒,庶可解脱。
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形。
蠢人识暗,灵物智明。
五伦八德,固不让人。
五伦 = 为儒家伦理原则的五种德目,一般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与人关系间,合宜的相处关系。在“五伦”一词中,“伦”即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八德 = 宋朝时的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民国初年的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当仁不让 = 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承担起来,而不推让。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其诚挚处,比人更深。
(zhì) = 古代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present](诚恳,恳切[ernestsincere])
敢以我强,杀食其肉。
致令未来,常受人食。
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
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续)物犹如此序
 
############################################################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
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
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
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
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
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
(续)一函遍覆
 
############################################################
 
人唯不知设身反观,故以极惨极苦之事,加诸物而中心欢悦,谓为有福。
设身(shè shēn) = 谓假设己身为他人。/设法脱身。
而不知其宿世所培之福寿,因兹渐渐消灭。
未来所受之苦毒,生生了无已时。
倘于杀生食肉时,一思及此,纵有以杀身见逼,令其杀生食肉者,亦有所不敢也。
(三)劝戒杀放生文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