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
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
盥(guàn) = 从臼,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洗手[wash one's hands]。
漱(shù) = 含水荡洗口腔[gargle;rinse]。(洗涤[wash]。)
盥漱(guàn shù) = 洗脸、洗手、漱口等事。泛指梳洗。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
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
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
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
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
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
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
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
清净大海众/海众/大海众
= 指众多之沙门。丛林集一团之众僧为海;盖以一会之僧众犹如大海,为诸川所流归,故称大海众。
慈云忏主净土文: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中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
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
徒(tú) = 步行[go on foot;walk]。(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soldier]/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clique]/徒,弟子[pupil]/独,仅仅[only]/徒然,枉然[in vain]/卻、竟然。)
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
三皈依:自归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
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
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
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
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
潦(lǎo) = 雨水盛大的样子[rainy]。(雨后积水[accumulated
water after raining]/liáo = 潦草;粗率,不仔细。)
率(shuài) = 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捕鸟的丝网[net]。(榜样;表率;楷模[model;example]/率领;带领。通“帅”[lead;command]/领导者,统帅,首领[leader]/顺服;顺从[be obedient
to;submit to]/草率;轻率[rash;cursory]/直率;坦率[straightforward;frank]/皆,都[all]。)
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圆座/蒲团 = 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乃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其后亦有以绫锦包成者。种类颇多,厚者称厚圆座,菅草编成者称菅圆座,又有中央开洞而呈环状者。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
小净土文 = 慈云忏主净土文。
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
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
慈云 = 964-1032,宋代僧。名遵式,字知白。真宗赐号慈云。浙江宁海人。曾于国清寺普贤像前烧一指,誓传天台宗教学。明道元年示寂,世寿六十九。后世称慈云忏主。著有往生净土忏仪、金光明忏法等书。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
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
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
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颇(pō) = 头偏[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略微;稍[rather]/很;甚[very]。)
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斟(zhēn) = 用勺子舀取[ladle]。(汤汁,羹汁[soup]/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consider]。)
酌(zhuó) = 斟酒[pour out liquor]。(舀取[ladle out]/斟酌,择善而行[weigh and consider]。)
斟酌(zhēn zhuó) =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pour]。/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qualify;consider;deliberate]。
(正)与陈锡周书
############################################################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
早课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
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
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
大蒙山施食 = 蒙山施食,旨在利济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县。宋时有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四川蒙山,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及至近代,有兴慈大师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开示,称为大蒙山施食。施放大蒙山施食时,中间置一法坛,上供佛像,中置香花时果、香炉烛台,备白米清水各一杯,并请大僧主坛说法;法坛对面设一孤魂台,供十方法界六道群灵之位,于起香后,以黄布或绳围至法坛前,令诸鬼神于此礼拜,闻法受食,使无所障碍,得大利益,施放大蒙山施食之时,以戊亥二时为宜,一般施放蒙山亦于晚殿时举行。
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
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
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
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三拜。
即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
念毕,再拜若干拜。
若(ruò) = 顺从[be obedient to]。(如此,这样[such]/或;或者[or]/约计。)
若干(ruò gān) = 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several]。
午前一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
歇(xiē) = 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休息[rest]。(停止,中止活动[stop work]/竭,尽,到了尽头[come to
an end]。)
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
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
虽是睡觉,音教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
一圆音教/一音说法/一音教 = 佛陀以一种语言演说一切法之意。谓佛唯以一音说法,然众生随其根性之别,而有大小、空有、顿渐等教义之异解,故又称一音异解。
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
虔(qián) = 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gallant]。(诚敬;诚心[pious;sincere]。)
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
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
(三)复明心师书
############################################################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
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也。
想/观想 = 即集中心念于某一对象,以对治贪欲等妄念。或为进入正观而修之一种方便观。
(续)复刘惠民书二
############################################################
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
观心 = 谓观照己心以明心之本性。天台宗特别常用‘观心’一词,如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等皆是有关用语。修一心三观即于自己一念妄心之上,观其为假、为空、为中。观察之对象有心、佛、众生,其中,自观己心为最容易,且为最要,因心为一切事物之根本,亦为迷妄之根本,故强调应观自心之本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
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
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地 = Samadhi,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
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
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
又正定者,寂照双融之谓。正受者,妄伏真现之谓,见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
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
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
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
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
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
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
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见正编与徐福贤书。
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续)复杨炜章书
############################################################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
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
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续)复又真师书
############################################################
修习净土,随分随力,岂必屏除万缘,方能修持乎?
屏(píng) = 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wall]。(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screen]/bǐng
= 摈弃;除去,去掉<某人、某物>。同“摒”[get rid of;discard]/退避;隐退[withdraw and keep off;go and
live in seclusion]/掩蔽[cover]。)
譬如孝子思慈亲,淫人思美女,虽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无时或忘也。
修净土人,亦复如是;任凭日用纷繁,决不许忘其佛念,则得其要矣。
纷(fēn) = 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horsetail bag]。(盛多,各种各样[many and various]/争执;纠纷[dispute]。)
纷繁(fēn fán) = 多而复杂[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三)复江有传书
############################################################
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
从日至夜,睡著则任他去,醒来即接著念。
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决不片时放舍,庶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矣。
辰(chén) = 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clam]。(日、月、星的统称[celestial
bodies]/时光;日子[time;day;occasion]。)
片时(piàn shí) = 一会儿,指很短暂的时间。
(续)复汤慧振书
############################################################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
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
此系真妄相形而显,非从前无有,但不显耳。
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
或小声念,或默念。
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
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
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
格(gé) = 树木的长枝条[long branch]。(引申为格子[shelf]/击打;格斗[grapple]。)
格外(gé wài) = 特别,超出普通范围之外。/另外、额外[in addition]。
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
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
稍(shāo) = 禾末[tip of standing grain]。(逐渐[gradually]/略微;稍微[a little;slightly]。)
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
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
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
切不可生急躁心。
躁(zào) = 性急,不冷静[rash;impetuous]。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庵(ān) = 圆顶草屋[small thatched hut]。(庙宇[temple]。)
成人之美 = 成全别人的好事。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
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
矜(jīn) = 矛柄[the handle of lance]。(自夸;自恃[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骄傲[arrogant;haughty]/谨守,慎重[careful;prudent]/怜悯;同情[take pity on;sympathize with]/苦,穷困[hard;poor]/注重;崇尚[lay
emphasis on;uphold;advocate]。)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复叶福备书
############################################################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切(qiē) =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cut into parts;slice]。(摩擦;接触 [rub]/急切;急迫[anxious]/恳切;率直[ear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
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
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涌(yǒng) = 水向上冒[gush]。(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emerge;surge;rise]/水奔涌,翻腾[surge]。)
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
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屡(lǚ) = 多次[repeatedly;time and again;again and again]。
臆(yì) = 胸骨[breastbone]。(胸部[chest]/通“意”。意料;推测[surmise]。)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掐(qiā) = 用指甲按或切入[pinch;nip]。(用拇指点着别的手指进行暗记或推算[count
on one's fingers]。)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滞(zhì) = 水流不畅[stagnant]。(停止;阻塞;静止[stop;be motionless;be at a standstill]/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stay]。)
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
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憧(chōng) = 心神不定[disquieted]。
朋(péng) =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five shells]。(同类[same kind]/通“崩”。倒塌[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
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
仰(yǎng) = 抬头,脸向上[face upward]。跟“俯”相对。(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admire]。)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
(正)复高邵麟书四
############################################################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
摄心 = 谓心专注于一境,令不昏沈散乱。即于禅观时,为使余念不生,选择闲静处,数息调心,以防驰散,使心安住摄止于一境之中。
(三)复刘瞻明书
############################################################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
菩提心 = Bodhicitta,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动力。《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
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续)净土指要
############################################################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
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
(三)复康寄遥书
四弘愿/四弘行愿/四弘愿行/四弘誓/四弘/四弘誓愿 = 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广大之愿,故又称总愿。有关四弘愿之内容与解释,散见于诸经论,然各经所举颇有出入,一般采用六祖坛经之说。
|
||
众生无边誓愿度
|
谓菩萨誓愿救度一切众生。
|
利他
|
烦恼无尽誓愿断
|
谓菩萨誓愿断除一切烦恼。
|
自利
|
法门无量誓愿学
|
谓菩萨誓愿学知一切佛法。
|
|
佛道无上誓愿成
|
谓菩萨誓愿证得最高菩提。
|
############################################################
追顶易受病。
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至受病乎?
五种念诵 = 念诵之法可分五种。一般经轨多列举四种念诵之说,仅秘藏记与金刚界对受记举出五种念诵之名。
|
|
莲华念诵
|
即诵声仅闻于自耳之念诵;系用于莲华部之念诵。
|
金刚念诵
|
即唇齿相合,小动舌端之默诵;系用于金刚部之念诵。
|
三摩地念诵
|
不动舌,仅于心中念诵;系用于佛部之念诵。
|
声生念诵
|
又作生念诵,即于心莲华之上观想商佉(Sankha,意译白贝),复观想自商佉出妙音声,犹如振铃响声,随声而诵;系用于羯磨部之念诵。
|
光明念诵
|
又作光念诵,即念想口出光明,遍照法界而持诵;系用于宝部之念诵。
|
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
静听不会受病。
(三)答幻修学人
############################################################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
帘(lián) = 门帘。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screen;curtain]。
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
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
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
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
(续)复沈弥生书
############################################################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
至于念佛,必须志诚。
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著悲魔。
凡有适意时,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著欢喜魔。
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
必须调停适中。
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
掐音恰珠念,能防懈怠。
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续)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
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古德释云: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
亦可云:大心念,则所见之佛身大。
以大菩提心念佛,则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
(续)复念西师书
############################################################
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
叩(kòu) = 击,敲打[knock]。(举发;询问[expose;inquire]。)
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三)药师如来功德经序
############################################################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
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莫大(mò dà) = 没有比这个再大。即最大的意思[greatest]。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
先代 = 先世;古代。
阿伽陀药 = Agada,原意为健康、长生不死、无病、普去、无价,后转用作药物名称,尤指解毒药而言。阿伽陀药又称不死药、丸药。此药灵奇,价值无量,服之能普去众疾。
亦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
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
(续)复念佛居士书
############################################################
念佛之法,何可执定?
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
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
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
若常大声,必致受病。
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极强健人,亦不可常如此。
(续)复念西师书
############################################################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
当唐宋时,尚有传佛心印之法,今则只一历代源流而已;名之为法,亦太可怜。
心印 = 又作佛心印。禅宗认为,依语言文字无法表现之佛陀自内证,称为佛心。其所证悟之真理,如世间之印形决定不变,故称为心印。不依文字即可见性(悟自己之本性),称为传心印。/密教以大日经之说法为心印。心为精要,印为决定。即于自身上实现一切佛心之作用,或指一切佛心之活动。/指圣观音之心印。
源流(yuán liú) = 水的本源和支流。/事物的本末、起源和发展。
净宗绝无此事。
来山尚不如看书之有益。
古人云:见面不如闻名。
即来,与座下说者,仍是文钞中话,岂另有特别奥妙之秘法乎?
钞(chāo) = 掠取;抢掠。后作“抄”[rob]。(誊写。也作“抄”[copy]/文学作品等经过选录而成的集子[collection]。)
十余年前,与吴璧华书,末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璧(bì) = 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a round flat piece of jade witha hole in it]。(玉的通称[jade]。)
诀(jué) = 辞别,告别。特指长别[part with sb.]。(做某事的窍门、方法[knack]。)
剀(kǎi) = 大镰[sickle]。(中肯,切实[pertinent;true]。)
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三)复明性师书
############################################################
如来福慧功德之香,慈悲摄受之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皆熏照。
三世/三际 = 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
|
|
前际
|
Purvanta,指过去。
|
后际
|
Aparanta,指未来。
|
中际
|
Madhyanta,指现在。
|
具缚凡夫,绝不闻见;如瞽齆者,当午过旃檀林,了不知有檀香日光也。
瞽(gǔ) = 虽瞎但有眼珠[blind]。
齆(wèng) = 鼻道阻塞[snuffle]。
倘生正信心,常念佛号,以如来万德洪名,冥熏加被,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可随己分量,或得三昧而稍闻见,或证无生而大闻见,迄至以佛庄严而为庄严矣。
监院妙真大师,冀莅此者,同染佛香,同蒙佛光,祈题此四字,并以跋告来哲。
莅(lì) = 走到近处察看[approach and watch]。(治理;统治;管理[administer;rule;manage]/来;到[come to;arrive;at present]。)
祈(qí) = 向上天或神明求福[pray]。(请求;希望[entreat;request;wish]。)
跋(bá) = 草中行走,越山过岭[climb over mountains]。(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postscript]。)
来哲(lái zhé) = 后代的贤者。
(三)灵岩山寺香光庄严匾额跋语
匾(biǎn) = 同“扁”。形体的厚度比长度、宽度小;不圆[flat]。(匾额[a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额(é) = 额头,脑门[forehead]。(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horizontal
tablet]。)
匾额(biǎn’é)
= 题大字于木板,高悬于园亭、门户、大厅或书房上方的横额。
############################################################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
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
汝切须慎重。
慎重(shèn zhòng) = 谨慎认真,不苟且。
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
厘(lí) = 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家福;幸福。(极小,极少量[slightest]/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li,one thousandth of a Chinese foot]。)
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
道眼 = 修道而得之眼通(力)。又作天眼通。/指观道之眼。
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
炫(xuàn) = 晃眼[dazzle]。(显示;夸耀[show
off;flaunt]。)
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
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
台教 = 天台宗之教门。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
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
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
涵养(hán yǎng) = 化育。/沉潜道德。指内心的修炼工夫。
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
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
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正)复何慧昭书
六通/六神通 = Cha iddhi,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
|
||
天眼通
|
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
三明
|
宿命通/宿住通
|
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
|
漏尽通
|
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
|
天耳通
|
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
|
他心通
|
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
|
神境通/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
|
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
############################################################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
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
刻(kè) = 雕刻,在木头上雕刻[engrave]。(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严格要求[rigorously demand]/限定[restrict]。)
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
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
投诚(tóu chéng) = 投献诚心。/归附、归顺。
呵(hē) = 怒责,大声发怒地喝斥[abuse;berate]。
梵网经后偈云:计我著想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
丧心病狂 = 丧失人性,举止荒谬、反常。形容人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
揠(yà) = 拔起[tug upward]。
揠苗助长 = 时宋国人因他种的苗未长高,而用手将它拉高,结果苗却反而枯死了。典出《孟子.公孙丑上》。比喻为求速成而未循序渐进,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
殷(yīn) = 盛乐[grand music]。(大[grand]/深,深切[deep]/恳切[earnest]/古都邑名[Yin city]。)
鉴(jiàn) = 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basin]。(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ancient bronze mirror]/照看[reflect]/明察,审查[scrutinize]/借鉴,鉴戒[warn]。)
殷鉴(yīn jiàn) =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浅鲜(qiǎn xiǎn) = 轻微。
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往之心,即不速亦无所憾。
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
妄(wàng) = 胡乱[at random]。(虚妄,极不真实[unreal]。)
(三)大云月刊
############################################################
无论诵何经、持何咒,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
(正)复周智茂书
############################################################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
偏废(piān fèi) = 偏重或废弃某一方面。
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
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
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
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
四恩 = 四种恩惠之意。(一)指母恩、父恩、如来恩、说法法师恩。(二)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三)指师长恩、父母恩、国王恩、施主恩。(四)指天下恩、国王恩、师尊恩、父母恩。
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
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卑劣(bēi liè) = 形容人格低下。/形容地位低微。/形容环境险恶。
(正)与徐福贤书
############################################################
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
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
狭(xiá) = 窄,宽度、广度小[narrow]。(小[small]/少[less]。)
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
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三)复章道生书
############################################################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
任(rèn) = 挑担;荷;肩负[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堪;承当;禁受[bear]/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assign
sb. to a post]/听凭,任凭[allow]。)
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
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
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
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
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
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
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此即回事向理之义。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此即回因向果之义。
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此即回自向他之义。
回向之义大矣哉!
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
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
(三)复愚僧居士书
############################################################
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
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
或用小净土文。
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
(即稽首西方安乐国之一篇长文,载禅门日诵。编者敬注)
西方发愿文 =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
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
(正)拟答某居士书
拟(nǐ) = 揣度,猜测[conjecture]。(模仿[imitate]/起草[draw up]/打算[intend]。)
############################################################
乙、劝兼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
正法明王/正法明如来 = 即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佛时之名号。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世音菩萨亦称观世音自在、捻索、千光眼,具有不可思议之威神力,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然以大悲愿力,欲发起一切菩萨广度众生,而示现菩萨形。
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
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四土 = 为天台宗智顗所立之四种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
|
凡圣同居土
|
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种:
(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
(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声闻四果、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人所居之处。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及常寂光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
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则是同居之净土。
|
方便有余土
|
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
|
实报无障碍土
|
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
|
常寂光土
|
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
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
普陀山 = 位于浙江定海县东海中之舟山群岛。又称补陀山、补陀洛迦山、梅岑山、小白花山。为观世音菩萨之圣地。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唐以前传有梅福、葛洪寄隐修道,故又称梅岑山。唐大中年间(847~860),有一印度僧至此自焚十指,而亲睹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遂传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僧慧锷从五台山持观音像归国时,船行至该地,辗转不前,乃就地建宝陀寺供养,而仿印度观音住地之补陀落迦(梵Potalaka)取名。南宋以降,历朝布施财物颇多,宝寺林立,僧徒日众,遂成大道场。古来祈求航海安全之例频繁,朝拜亦甚盛行。
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
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
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
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此义甚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
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
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
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
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
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
头(tóu) =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head]。(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件,桩[piece]。)
头头(tóu tóu) = 每一样、每一件。
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
(正)复郦隐叟书
############################################################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
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
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
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
悲运同体,慈起无缘。
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
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
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正)南五台观音示迹记
############################################################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
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
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
筏(fá) =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raft]。
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
衢(qú) = 四通八达的道路[thoroughfare]。(泛指道路[road]/引申指途径[way]。)
种种救护,难尽宣说。
(续)历朝观音像序
############################################################
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
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
若知即此起贪嗔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
(三)复卓智立书
############################################################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
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
彼不见感应者,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正编石印普陀山志序
亦未尝无感应也。
(三)复蔡锡鼎书
############################################################
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众生在迷,不生信向。
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碍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
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正)观世音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
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
(正)复邓伯诚书一
编者敬按:华严会上大士告善财云,我住此大悲行门,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然则吾人一言一动,何时何地而不在大士慈悲身中?
特历劫昏迷,如生盲人,日对阳光而不自觉。
猝遇危难,一切尘劳妄想,顿伏不起,惟求救之一念,如烈火迅发,如急流奔驰,不觉与大士立时相应,而巍巍神力,遂具足当前,受用无尽。
以上云云,系许止净居士于普门品后,阐扬大士救苦之灵感,最为形容尽致者。
特撷要附志于此,用增信向。
############################################################
沪战时,闸北房舍,多成灰烬。
沪(hù) = 捕鱼的竹栅[bamboo’s trap for fish]。(上海的简称[Shanghai]。)
淞沪会战 = 又称八一三战役或上海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和日本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是指吴淞江,“沪”是上海的简称。
闸(zhá) = 开闭門<根据枢转轧轧有声而造字>。(水闸[flood
gate;sluice gate]。)
闸北 = 亦曾名为沪北,上海地区名,位于吴淞江下游中段北岸地区。
烬(jìn) = 物体燃烧后的剩余[cinder]。(烧毁;化成灰烬[burn]。)
独余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曾波及。
馨(xīn) = 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wide-spread fragrance]。
盖当战事剧烈时,彼全家同念观世音圣号。
且最奇异者,战事起后第七日,渠一家人,始由十九路军救出。
渠(qú) = 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canal;channel;ditch]。(他[he]。)
及战停归家,室中诸物,一无所失。
非菩萨之佑护,何能如此?
渠供职新闻报馆已数十年,夫妻均茹素,念佛甚虔。
供(gōng) = 供给,供应[supply;feed;provide;equip]。(gòng = 从事,担任[hold]。)
茹(rú) = 吃[eat]。(蔬菜的总称[vegetables]。)
是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遇有灾难,一称圣号,定蒙救护也。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
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
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
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
(三)息灾法会法语
############################################################
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
恃(shì) = 依赖,依靠[rely on]。(持;矜持[support]。)
怙(hù) = 依仗,凭借[rely on]。
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兼念。
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祸耳。
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
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
(三)复周伯遒书
遒(qiú) = 迫近[approach;draw near]。
############################################################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
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
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
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
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
(三)复宁德晋书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卮之事?
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生西当以信愿为本。
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
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卮,亦必解脱。
(三)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
岑(cén) = 小而高的山[small
but high hill]。
############################################################
救灾,当以尽人能念者为有大益。
若摩利支天咒,所印虽多,亦难于大劫临头时用。
摩里支天/末利支天/摩利支天 = 摩利支,梵Marici。意译威光天、阳陷天。或称末利支提婆(梵Marici-deva)、摩利支天菩萨。此天具有大神通自在力,擅于隐身,能为人消除障难,增进利益。此天之形像,有末利支提婆华鬘经所说之天女形,及大摩里支菩萨经卷一所说三面六臂乘猪像等。此天原为古印度民间崇拜之神,后为佛教所吸收,而列于天部;今印度那烂陀寺犹存其古像。以此天为本尊之修法,称摩利支天法,有护身、隐身、得财、诤论胜利等功德。于日本,此天专为武士所信奉。
宜取消,令人念观音圣号,虽三岁孩童也能念。
且勿谓支天咒之利益大,念观音之利益小;纵此咒即观音示现,亦当以念观音为事。
汝信心虽好,不知一法普摄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紧之时,愈约愈妙。
儒教亦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汝若知此义,当以光言为至论。
(三)复边慧通书
############################################################
丙、明对治习气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
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
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
(正)复周群铮书
############################################################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
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
硫(liú) = 硫磺。一种非金属的、多价的、无味无嗅不溶于水的元素[sulfur]。
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正)复陈慧超书
############################################################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
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
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然耳。
悚(sǒng) = 恐惧[terrified;horrified]。
泛(fàn) = 漂浮[float]。(假借为氾。广泛,普遍[extensive;general]/不切实际的,浮浅的[fanciful;illusory;impracticable;superficial]。)
(正)致包师贤书
############################################################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
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
励(lì) = 勉力,努力[encourage;exert oneself;try hard]。
澄(chéng) = 水静而清[limpid;clear]。(清澈,透明[clean;transparent]/让水中物沉淀;使清静;使清明[precipitate;clarify]。)
(三)复丁普静书
############################################################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
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
殆(dài) = 危险[danger]。(困乏;疲惫[tired]/假借为“怠”。懒惰[lazy;idle]/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nearly]。)
浪(làng) =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wave]。(徒然;白白地[in vain]。)
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
颅(lú) = 头盖骨[cranium;skull]。(额头[forehead]。)
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
镬(huò) = 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caldron]。(锅子[pot]。)
汤(tāng) = 热水;开水[boiling water]。(菜汤[soup]。)
炉(lú) = 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火炉[stove]。(香炉、熏炉[incense-burner]。)
蛾(é) = 蛾子。昆虫。形似蝴蝶,体躯一般粗大,四翅,静止时平放体侧。多在夜间飞行[moth]。
飞蛾赴火 =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
固让(gù ràng) = 坚决的再三谦让。
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
(正)复宁波某居士书
############################################################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
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
置之度外 = 不以为意,不加理会[give no
thought to;have no regard for]。
何以能令如此?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
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三)复朱仲华书
仲(zhòng) = 排行第二[in the
middle]。
############################################################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
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
垒(lěi) = 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rampart]。(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build by piling bricks,clay,stones,etc.]。)
郭(guō) = 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内城叫城,外城叫郭[the outer wall of a city]。(泛指城市[city]。)
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
候(hòu) = 守望;侦察[reconnoitre]。(时节[season]。)
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
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彼自惧获灭种,即相率归降矣。
其最要一著,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灭贼,反为贼灭。
惺(xīng) = 聪明[smart]。(清醒[awake]。)
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
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干(gàn) = 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end plank]。(主干[trunk]/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do;act;execute;work]/求,求取[seek for]/gān = 触犯;冒犯;冲犯;冲[offend]/干预;干扰[intervene;interfere]/徒然,白白地[in vain]/盾牌[shield]。)
戈(gē) =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 <an ancient weapon>]。(泛指兵器[weapons]。)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彦(yàn) = 有才学的人[person
of virtue and ability]。
############################################################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返照回光 = 人在临死前,精神或脸色短暂的好转。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 = 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
(即制心不令外驰之谓。编者敬注)
遵(zūn) = 顺着,沿着[in the same direction as]。(遵照;遵从[abide by;observe]。)
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
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
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
根尘识/根境识 = 即有发识取境之作用者,称为根;所缘者,称为境;能缘者,称为识。五根、五境、五识等,称为前十五界;六根、六境、六识等,则称十八界。例如眼识以眼根为所依,色境为其所缘。又如意识以意根为所依,法境则为其所缘。
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
博览(bó lǎn)
= 广博阅览[read extensively]。
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正)复马契西书三
############################################################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
习/烦恼习/余习/残气/宿习/习气 =
Vasana,众生在轮回中,前世的业力、行为、喜好、习惯等残留到今世,导致生来具有一些精神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指坏习惯。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
当于平时,预为提防。
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
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
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
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
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
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五门禅/五停心观 = 为息止惑障所修之五种观法。
|
对治
|
|
不净观
|
Asubhanupassin,乃多贪之众生观想自他色身之不净而息止贪欲之心。如观想死尸青瘀等相以对治显色贪,观想鸟兽啖食死尸以对治形色贪,观想死尸腐烂生虫蛆之相以对治妙触贪,观想死尸之不动以对治供奉贪,及观想白骨之骨锁观以对治以上之四贪。
|
贪欲
|
慈悲观
|
Metta-sati,乃多嗔之众生观想由与乐拔苦而得之真正快乐,以对治嗔恚烦恼。
|
嗔恚
|
缘起观
|
乃观想顺逆之十二缘起,以对治愚痴烦恼。
|
愚痴
|
界分别观
|
Dhatuvavatthana,乃观想十八界之诸法悉由地、水、火、风、空、识所和合,以对治我执之障。外道于身心常执为我而起我执,故于地、水、火、风、空、识六界起因缘假和合之分别,若观无我,则能对治我执。此观为圣道之方便,故称界方便观。
|
我执
|
数息观
|
Anapana-sati,即计数自己之出息、入息,以对治散乱之寻伺,而令心念止持于一境,为散乱之众生所修者。
|
散乱
|
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正)对治嗔恚等义
############################################################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
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
卒(zú) = 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servant dress]。(后泛指士兵[soldier;private]/终止;尽,完毕[finish]/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ie]/末尾,结局[end]/cù = 突然[suddenly]/同“猝”。仓促,急速[hastily]。)
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
起烦恼境,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 = 不一一列举就足够了。形容很多[too
many to be enumerated;and so on]。
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
横逆(hèng nì) = 强暴不顺理的行为。
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
不义之财 = 以不正当手段所获取的钱财。
苟(gǒu) = 菜名[grass name]。(姑且;暂且[tentatively;for the moment]/若;如果;假使[if]/随便,轻率[careless;negligent;indifferent]。)
临财苟得 = 嗜爱钱财,贪得轻取。
临财不苟 = 面对钱财引诱能不随便求取。意谓廉洁自好。
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
程(chéng) = 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a
general name of measurements of all kinds]。(指以驿站邮亭或其他停顿止宿地点为起讫的一段路[stage of a journey]/路程;行程[journey;distance travelled]。)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
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
娼(chāng) = 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娼,本作倡[actress]。/娼妓[bitch;whore]。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
相敬如宾 = 夫妇间相处融洽,互相尊敬如待宾客。
育(yù) = 生孩子[give birth to]。(抚养;教育[raise;bring up;foster]。)
徇(xùn) = 迅速,敏捷[quick]。(巡行[perambulate]/舍身[sacrifice]/谋求[seek]/xún = 使。)
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
忤(wǔ) = 抵触,不顺从[be disobedient to]。
门风(mén fēng) = 家族世代相承的传统。/体面、面子。
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校。
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
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
俯顺(fǔ shùn) = 顺从。用于上对下。
(正)复高邵麟书四
############################################################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
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正编复袁闻纯书。
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
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
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
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
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
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三)复陈飞青书
############################################################
三障者,即烦恼障、业障、报障。
三重障/三障 = Triny avaranani,三种障碍。指障碍圣道及其前加行善根之烦恼障、业障、异熟障。
|
|
惑障/烦恼障
|
Klesavarana,本性炽然具足贪、嗔、痴三烦恼,致难生厌离,难教诲,难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此亦即指恒起之烦恼。
|
业障
|
Karmavarana,即五无间业。乃由身口意所造作之不善业。
|
报障/果报障/异熟障
|
Vipakavarana,以烦恼、业为因,所招感之三恶趣等果报。
|
烦恼即无明,亦名为惑。
即是于理不明,即贪嗔痴也。
妄起各种不顺理之心念。
欲灭各种不顺理之心念,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嗔痴三毒,无由而起矣。见三编与谢融脱书。
业即由贪嗔痴烦恼之心,所作之杀盗淫等恶事,故名为业。
其业已成,则将来必定要受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恶报也。
(三)复宁德晋书
############################################################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
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
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
唾(tuò) = 口液,唾沫[saliva]。(吐唾沫[spit
<on sb.>]。)
谁于此物,而生贪爱?
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
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
甘受和,白受采 = 甘美的的东西容易调味,洁白的东西容易着色。出自《礼记》。
采(cǎi) = 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pick]。(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colored
silks]/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color]/神色;神态[expression]。)
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
(正)对治嗔恚等义
############################################################
嗔心,乃宿世之习性。
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
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嗔矣。
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裁(cái) = 裁制,剪裁[cut]。(删除;削减[reduce;cut down]。)
自出心裁(zì chū xīn cái) = 谓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正)复裘佩卿书二
卿(qīng) =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a minister or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times]。(古代朋友、夫妇间的爱称[a
term of endearment formerly used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or among close
friends]。)
############################################################
所言嗔心,乃宿世习性。
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
海阔天空 = 形容天地辽阔而无边际。/比喻心胸开阔或心情开朗。/无拘无束,漫无边际。
褊(biǎn) = 衣带或衣服狭小[cramped;narrow and small]。(狭小[narrow and small]。)
窄(zhǎi) = 狭小[narrow]。
倘不加对治,则嗔习愈增,其害非浅。
(正)复裘佩卿书一
############################################################
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
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正)对治嗔恚等义
############################################################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
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
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
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
朽(xiǔ) = 腐烂[decayed;rotten]。(衰老;衰弱[senile;old]/磨灭,消散[dissipate]。)
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
墟(xū) = 大土山[big mound]。(废址,故城[ruins]/ 场所[place]。)
拘墟(jū xū) = 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
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
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
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
厉(lì) = 磨刀石[rubstone]。(警惕[warn]/猛烈[violent]/疠,瘟疫,传染病[pestilence]/疾飞[fly at high speed]。)
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
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
生闭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闭(bì) = “才”是用来闭门的东西。关门,把门合闭起来[shut the door]。(泛指闭合,合拢[close;shut]/停止;结束[stop;end]。)
贪嗔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
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
(正)对治嗔恚等义
############################################################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
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洒(sǎ) = 把水散布在地上[splash;ched;sprinkle]。(潇洒,无拘束[free and easy]/xǐ = 古同“洗”,洗涤。)
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
素(sù) = 上是“垂”,下是糸。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没有染色的丝绸[white silk]。(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silk or paper for writing]/白色,雪白[white]/向来;从来就[at all]/质朴;不加装饰[simple;plain]/平素,往常,旧时[ordinary;old]。)
素位(sù wèi) = 谓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
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轶(yì) = 超车。引申为超越[excel]。(车轮辗地的痕迹;车辙[rut]。)
############################################################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
云为(yún wéi) = 言论行为。/所为。/变化。
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
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
妍(yán) = 巧慧[clever]。(美丽[beautiful]。)
媸(chī) = 丑[ugly]。
来不预计,去不留恋。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
攻(gōng) = 进攻,攻打。<与“守”相对>[assail;attack;assault]。(致力研究,专心从事[assiduously study;specialize
in]/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cure]。)
攻治(gōng zhì) = 医治。
(正)了凡四训序
############################################################
众生一念,与佛无二;由迷而未悟,则全智慧德相,成烦恼业苦。
心本是一,迷悟殊则苦乐异矣。
是知一念心性,本是智慧功德海;由烦恼障蔽,无智慧照了,则全体成烦恼业苦海。
今以智慧觉照之,则即烦恼业苦海,成智慧功德海。
故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三)复陈飞青书
############################################################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烦恼惑业之佛心。
烹(pēng) = 烧煮[boil;cook]。
炼(liàn) = 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smelt;refine]。
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心;方可谓心即佛,佛即心。
未到此地位说,不过示其体性而已。
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则完全不是矣。
(三)复周陈慧净书
############################################################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
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本来面目
= 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即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具之心性。与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意义相同。
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
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
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
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
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
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
若常念佛,心自清净。
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
羹(gēng) = 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调和五味的汤[tick soup]。)
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
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
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
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
(正)复冯不疚书
############################################################
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乐,特作大学,以示其法。
大学 = 是儒学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之间,作者是谁尚未定论,推测是孔门之后的儒家学者所作,朱熹推论为曾子所编纂。
开章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德(míng dé) = 崇高显明的德性。
然明德,在人各自具。
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显现而得受用。
省(xǐng) = 检查[examine one's thoughts and conduct]。(醒悟[be aware;become conscious]/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visit one's
parents or elders living at another place]/王宫禁署,禁中[the
emperor's living quarter in his palace]/shěng = 免除;非除[avoid;remit;remove]。)
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
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正心(zhèng xīn) = 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致(zhì) = 送给,给予[deliver;extend;send]。(招引;招致[incur;result
in;cause]/造成;导致[create;bring about;cause]/求取;获得[gain;get]/通“至”。极,尽[very]/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devote oneself efforts to]。)
格(gé) = 树木的长枝条[long branch]。(引申为格子[shelf]/击打;格斗[grapple]/推究[examine]/阻止;搁置[hinder;shelve]/品格;格调[character;style]。)
格物(gé wù) = 穷究事物的道理。《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
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
如贪名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
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
竭(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亡;失去[die]。)
身败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 = 事业、地位丧失,名誉毁坏。比喻人澈底失败[lose
all standing and reputation]。
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
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
祸胎(huò tāi) = 致祸的根源[bane;breeder of future trouble]。
荡(dàng) = 洗涤[wash;wash away]。(清除[clear away]/动;摇动;震动[move;swing;sway]/放纵,放荡[licentious
in conduct;loose in morals]/平坦[plain]/广阔[vast]。)
荡产(dàng chǎn) = 破产、耗尽财产。
门(mén) = 双扇门,门[door]。(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school]/类别[catalogy]/家;家族[family;pedigree]。)
灭门(miè mén) = 全家人被杀死。
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
是是非非 = 确定对的,否定错的。指能明辨是非对错。/各种是非纷争。
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妄求矣。
夤(yín) = 恭敬[respect]。(攀附上升[climb
the official ladder]。)
夤缘(yín yuan) = 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try to advance one's career by carrying
favour with important people;make use of one's
connections to climb up]。)
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
易易(yì yì) = 非常容易。《礼记.乡饮酒义》:「吾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也。」
否则,尽平生力,不奈彼何。
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
依草附木(yī cǎo
fù mù) = 精灵鬼怪附著于草木上为非作歹。/比喻依仗他人的权势地位。
随波逐浪(suí bō zhú làng) = 比喻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而行动。
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
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
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 形势就像劈竹子。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smash
into the enemy territory like splitting a bamboo]。
不期然而然 = 没有料想到竟会如此。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
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劫至劫,随私欲转。
锢(gù) = 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fill
up cracks with molten metal]。(禁闭;禁锢[imprison]。)
轮回六道,了无出期。
可不哀哉。
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
(续)标本同治录序
############################################################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
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
牧(mù) = 放牧牲畜[herd]。(牧人;牧民[herdsman]/统治;主管[rule;take charge of]/修养。)
谦卑自牧(qiān bēi zì mù) = 为人处事谦和退让,以修养自我的德性。语本《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也作「谦冲自牧」。
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
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续)复游有维书
############################################################
民十年,光至南京。
南京 = 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魏梅荪系翰林,时年六十谓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
荪(sūn) = 香草。一种芳香植物。亦名“荃”[an
aromatic plant mentioned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翰(hàn) = 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golden
pheasant]。(长毛[long hair]/笔毫,毛笔[writing brush]。)
翰林(hàn lín) = 职官名。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光谓,富贵人习气难忘。
君欲吃素,祈熟读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
以其文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见息灾法会法语。
疏(shū) = 疏导,开通[dredge]。(疏忽;粗疏[neglect;slack;be inattentive]/疏远,不亲近[distant;not intimate]/稀疏;稀少[sparse]/迂阔;不切实际[broad;vast]/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record]/旧时募化用的簿册[book]/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words]/奏章。亦指上奏章[memorandum to the emperor]。)
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
此系八月十二日话。
至十月,彼六十生辰。
恐人情有碍,往金山过生日,回家即长素矣。
(续)复卓人居士书
############################################################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
措(cuò) = 放置,安放[put in place]。(施行;用[carry out;use]。)
失措(shī cuò) = 因为惊慌而不知所措。
而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
逆修/预修 = 欲于死后往生净土,趣入菩提之道,故在生前预修善根功德。或在临终之际,预先行佛事,以免堕在三途八难中受诸苦恼,亦称预修。
而以己之肆志纵情,姿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
肆志(sì zhì) = 任意。
纵情(zòng qíng) = 尽情放纵。
淫杀(yín shā) = 滥杀。
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
服役(fú yì)
= 担任劳役。/服兵役。
(三)复杨宗慎书
############################################################
汝既知性情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
戾(lì) = 弯曲[bend]。(暴戾[ruthless
and tyrannical]/违背,违反[violate]。)
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
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
怍(zuò) = 惭愧[be ashamed]。(面色改变[change
complexion]。)
歉(qiàn) = 吃不饱[have
nothing to eat]。(惭愧。对不住人的心情[apology;regret;fell ashamed]。)
无已(wú yǐ)
= 无止、无尽[ceaseless]。/不得已[have to]。
凡暴戾之气,皆从傲慢而起。
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慢贡高以陵人。
馁(něi) = 饥饿[famished;hungry]。(气馁;泄气,丧气[disheartened;discouraged;dispirited]/指鱼腐烂变质[<of fish>
putrid]。)
陵(líng) = 大土山[high mound]。(升,登[ascend]/超越,逾越[surpass]/欺侮;欺压[bully]/凌驾[override]。)
(三)复郝智熹书
郝(hǎo) = 古乡名[Hao village]。
熹(xī) = 烤炙[roast meat]。(亮;光明[bright]。)
############################################################
佛法要义,在无执著心。
若预先存一死执著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
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庶几(shù jī) =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maybe]。/差不多;近似[almost]。/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talent]。
(三)复明道法师书
############################################################
自知录,为引人入魔至极可恶之魔话。
自知录 = 凡二卷。莲池大师著。书成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内容分为善、过二门。
上海罗济同居士得此录,石印一千本送人。
石印(shí yìn) = 用石版印刷的方法。其法将原稿用富于胶著性的药墨写在特制的药纸上,稍干后,再把它铺在石板上,揭去药纸,用水拂拭,趁水未干,滚上油墨,则有字迹处著墨,无字迹处不著墨,后再将纸盖在石板上覆压即成[lithography]。
丁桂樵居士欲为广布,令济同寄光一包,桂樵自己作书与光,祈为作序,以期广传。
樵(qiáo) = 薪柴[firewood]。
包(bāo) = 用纸、布等裹东西[wrap up]。(包含,包容。里面含有[contain;include]/包装好的一堆单件[pack]。)
光阅之不胜惊异。
不胜(bù shēng) = 承受不了。/不禁、无限。
即将原寄之书,完全寄与桂樵,极陈此书之祸。
以初心人率皆不在一心至诚忆念上用功,而常欲见好境界,倘一见此书,以急切之狂妄心,常作此念,必至引起宿世怨家,为现彼所慕之境。
及乎一见此境,生大欢喜,怨家随即附体,其人即丧心病狂,佛亦不奈何彼矣。
(三)复李少垣书
############################################################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
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
兢(jīng) = 小心谨慎的样子[careful;cautious]。
惕(tì) = 害怕,放心不下[be on the alert against]。
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
出格(chū gé) = 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exceed
what is proper]。/与众不同;超出一般。
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
肖(xiào) = 相似,相像[be like;be similar to]。(假借为“小”。细微[small;tiny]/假借为“消”。消灭;消失;衰退,衰微[perish;die out;exterminate;decline]。)
不肖(bù xiào) = 子不似父。/不贤,无才能。/品性不良。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
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
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
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
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
姊(zǐ) = 姐姐[elder sister]。
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
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
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
由此爱心,便堕恶道。
长劫受苦,不能出离。
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
娇(jiāo) = 妩媚可爱[sweet and charming]。
媚(mèi) = 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爱;喜爱[love]。(逢迎取悦[fawn on;flatter;toady;favor with]/姿态可爱,侧重于婀娜多姿,逗人爱[charming;enchanting;fascinating]。)
砒(pī) = “砷”的旧称[arsenic]。/砒霜,砷的氧化物,有的地区叫红矾。是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有剧毒,可做杀虫剂[white
arsenic]。
鸩(zhèn) =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a legendary bird with poisonous
feathers]。
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
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
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
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
漓(lí) = 漓江[Lijiang River]。(湿透的样子。)
藉(jiè) = 作衬垫的东西[pad]。(“借”的繁体字/jí = 践踏;欺凌[tread on;bully]/用绳缚[tie;bind]/杂乱[in
disorder]。)
狼藉(láng jí) = 传说狼群常在草地上卧息,离去时常将草地弄得一片凌乱以灭迹。后用此语形容凌乱不堪。
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
华瓶盛粪,人不把玩。
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
皮内所容,比粪更秽。
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漫(màn) = 水过满向外流[overflow]。(放纵;散漫;不受约束[free;casual;unrestrained]/污;玷污[blamish;snear]/随便;随意[free;at random]。)
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
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
姿(zī) = 姿态[appearance;looks;carriage]。(容貌[appearance;looks]/资质<天资,禀赋>[natural gift]。)
姿质(zī zhí) = 天资;禀赋。/谓形貌。
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
平素(píng sù) = 平时;素来;一向[usually]。
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即将奈何。
试一思及,心神惊怖。
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
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
绵(mián) = 丝棉,精丝绵,新丝绵[silk floss]。(接连不断[be continuous;connect;link]/通“棉”[cotton]。)
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涤(dí) = 洗[wash;clense]。(除,清除[clear away]。)
(正)复甬江某居士书
甬(yǒng) = 乐钟。/钟柄。
############################################################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
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
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
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
命(mìng) = 指派;发号[order]。(命令;政令;教令[order]/性命,寿命[life;lifetime]/取名;命名[nominat]。)
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
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
贞(zhēn) = 占卜[make divination;divine]。(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 [firm]/坚硬;坚劲[hard;firm]/忠;真诚[loyal;faithful]/贞操,节操。旧称女子“贞节”[chaste;pure and undefiled]/古同“桢”,桢干。)
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
戕(qiāng) = 残杀、杀害[kill]。
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
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
此祸之烈,世无有二。
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淫乎。
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
耻(chǐ) = 耻辱,可耻的事情<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disgrace]。(羞辱;侮辱[humiliate]。)
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
姬(jī) = 上古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姓氏。(古代中国对妇人的美称[lady]/美女的代称[beauty]。)
献媚(xiàn mèi) = 为了讨好别人而表露出谀媚姿态。
曜(yào) = 日光[sunlight]。(照耀[shine]/炫耀;显示[show off]。)
皇天(huáng tiān) = 皇,大。皇天为对天的尊称。
眷(juàn) = 回头看[look back]。(思慕,眷恋[have
tender feelings for;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to]/亲属[family dependent]。)
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
纳(nà) = 丝被水浸湿[wet;soak]。(“纳”假借为“接纳”;接受[receive;admit;accept]/通“衲”。密针缝纫[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etc.]/使进入[enter]/娶[marry]。)
诛(zhū) = 声讨、谴责[reproach]。(杀戮。夺去生命[kill]/治罪,惩罚[punish]。)
戮(lù) = 斩,杀。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kill]。(惩罚[punish]/通“僇”。羞辱[humiliate]。)
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
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
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
俄(é) = 倾斜[inclined;tilt]。(短暂的时间,一会儿[in a moment;momentarily]。)
娱(yú) = 快乐,欢娱[amusement;joy;pleasure]。(戏乐,使欢乐[give pleasure to;amuse;enliven]。)
哀哉。
(正)欲海回狂序
欲海(yù hǎi)
= 欲望如海一般的深广,永难满足,故称为「欲海」。
############################################################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
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
萌(méng) = 草木的芽[bud]。(草木发芽[sprout]/比喻事情刚刚显露的发展趋势或情况;开端[beginning]/通“民”、“氓”。人民[the
people]。)
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
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
森(sēn) = 树木丛生繁密[tall and dense of trees;be
full of trees]。(森严,严峻[forbidding]。)
鄙(bǐ) = 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five hundred
families]。(采邑;小邑[city;small city]/小;狭[small;narrow]/边邑;边境[border]/见识浅薄,行为低下[mean]/粗俗,庸俗;质朴[vulgar;simple]。)
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
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
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参 = 前505年-前432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而子思便曾是他的门人,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归纳为“忠恕”。相传其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如履薄冰(rú lǚ
bó bīng) = 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处事极为谨慎小心。《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未到此时,尚存战兢。
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
(续)复徐书镛书
镛(yōng) = 古乐器,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large
bell]。
############################################################
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
赌气(dǔ qì)
= 因不满或受指责用任性行动来表示心中有气。
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
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
(续)与胡作初书
############################################################
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
怯(qiè) = 胆小,畏缩[cowardly;timid]。(害怕;畏惧[be afraid]。)
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嗔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
念佛亦然。
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
贰(èr) = 副[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二的大写[two]/背离;怀有二心[be
double-minded]。)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
丁、论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
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
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
恪(kè) = 谨慎、恭敬[scrupulously and respectfully]。
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谊(yì) = 古“谊”与“义”同。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just]。(友情,友好关系[friendship]。)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
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
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续)一函遍复
############################################################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
嘉(jiā) = 善,美[beautiful;fine;good]。(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laud;praise]。)
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
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羡(xiàn) = 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admire;envy]。
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乐天知命 = 顺应天意的变化,固守本分、安于处境且悠然自得。语出《易经.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
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
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
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
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
具缚 = Sakala-bandhana,谓具足烦恼,指具足见修二惑者。缚,即烦恼之异名,烦恼(心之惑)能系缚有情,使其堕于生死轮回之苦境,故称缚。盖无论有漏、无漏,若其见惑或修惑之一分未断者,皆总称具缚。又就修行阶位而言,乃指自‘见道’以前之三贤、四善根等,乃至一切未断惑之凡夫。一般则以具缚为凡夫之异名,故凡夫亦称具缚凡夫、具缚凡众。然严格论之,凡夫之中有不具缚者,圣者之中有具缚者,亦即若以有漏道断灭修惑者,虽为凡夫,实无有具缚;而见道初刹那之圣者,若未能先断灭修惑,虽为圣者,犹称之为具缚。
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烜(xuǎn) = 火旺[flaming]。(显著,显赫[of
great renown and influence]。)
赫(hè) = 泛指赤色[red]。(光明[bright]/显耀[conspicuous]/显盛[flourishing]/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shock]。)
沉溺(chén nì) = 沉没。/积习太深。/湿疾。/陷于困厄。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乏(fá) =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shield]。(假借为贬。物质财富短缺[be short of;lack]/疲乏;无力[tired]/荒废;耽误[neglect]。)
拂(fú) = 拂拭;掸除[whisk;flick]。(掠过或轻轻擦过[sweep]/违背;逆[disobey]/振动;摇动[sway]。)
拂乱(fú luàn) = 违反其意愿以乱之。
动心忍性 = 以外在的困厄,震撼其心志,使其性格愈发坚强。《孟子.告子下》:「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后多用作不顾外在的困难、阻碍,坚持下去。
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
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
爵(jué) = 古代酒器。青铜制[an ancient wine vessel with three legs and a loop
handle]。(爵位,爵号,官位[the rank of
nobility;peerage]/授予官爵[confer a
title <of nobility> upon]。)
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
博地(bó dì) = 广阔的土地。/借指人间。
迷昧本心,永沦恶道。
沦(lún) = 水起微波[ripple]。(沉沦;没落[fall
into]。)
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
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
扑(pū) = 击,打[beat;strike]。(倾倒。通“仆”[fall]。)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尤(yóu) = 最优异[outstanding]。(责备;怪罪[blame]/尤其,更加[particularly]。)
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 = 怀恨上天,责怪他人。语本《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正)复邓伯诚书一
############################################################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
伪(wěi) = 欺诈[cheat;swindle]。(伪装;假装[pretend;feign;disguise]/虚假;不真实[false;fake]。)
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
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
而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
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
如指诸掌 = 用以比喻对事情熟悉了解或容易办成。语本《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
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
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
怠(dài) = 懒惰[lazy;idle;indolent]。(疲倦;倦怠[fatigued]。)
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
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见正编复高邵麟书四。
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
无地 = 没有土地。/临近水边的土地。/不尽。
况真修实践之士哉。
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
寡(guǎ) = 少;缺少[few]。(古代妇人丧夫,男子无妻或丧偶,都叫寡[widowed;sole;spouseless]/古代王侯的谦称[I]。)
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先哲(xiān zhé) = 先世的贤人[a
great thinker of the past]。
见墙见羹(jiàn qiáng jiàn gēng) = 比喻念念不忘先贤。《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慎独(shèn dú) = 闲居独处时,行为仍然谨慎不苟且。《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衾(qīn) = 被子[bed quilt]。
影(yǐng) = 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shadow;reflection]。(照射[radiate]/遮蔽;遮盖[screen]。)
衾影独对(qīn yǐng dú duì) =
谓独自一人。语本北齐刘昼《新论.慎独》:“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
情见(qíng xiàn) = 情感流露。
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
觌(dí) = 见;相见[meet]。
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
彼十方法界圣人,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
何以故。
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
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
惕厉(tì lì) = 因心存恐惧危难而警惕,指君子的修身自省。
主敬存诚(zhǔ jìng cún chéng)
= 主敬存诚表示内心恭敬虔诚的意思,是宋儒律身的根本。语本《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语本《易经.乾卦.九二》:「闲邪存其诚。」
初则勉力息妄,久则无妄可得矣。
恶念原属妄想,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倘能觉照,则妄想灭而真心现矣。
(正)复高邵麟书二
############################################################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
恕(shù) = 恕道,体谅[kind-heartedness]。(饶恕,宽恕[forgive;pardon]。)
愆(qiān) = 过错;罪过[fault;sin]。
见义勇为(jiàn yì yǒng wéi) =
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如是之人,决定往生。
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感通(gǎn tōng) = 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正)与陈锡周书
############################################################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
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
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
履(lǚ) = 践踏[tread on]。(鞋[shoes]/实行[fulfill]。)
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
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不贰过(bù èr guò) = 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期(qī) = 约会,约定[engage]。(希望[hope]/极,限度[limit]/jī = 一周年/必,决定/会,会合[meet]。)
(三)复陈伯达书
############################################################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
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
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
如面佛天,方可希企。
佛天 = 佛者之尊崇佛,如世人之于天,故云佛天,佛即天也。/佛与天神也。
企(qǐ) = 踮起脚跟[stand on tiptoe]。(立,站立[stand]/企望,盼望[anxiously expect;look forward to]。)
希企(xī qì) = 希望企及。
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正)复马契西书一
############################################################
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
雾(wù) =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fog]。
性天(xìng tiān) = 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朗(lǎng) = 明亮[light;bright]。(声音清晰响亮[loud and clear]/明察[sharp-minded]。)
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
二种健儿 = 谓自不作恶,及既作恶而能忏悔,更不复作,此二种乃有力量之人。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九载:(一)自不作恶,指此健儿之身、口、意三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二)作已能悔,指此健儿,虽作恶于先,后能改悔,更不敢作。
悔之一字,要从心起。
心不真悔,说之无益。
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见正编复邓伯诚书二。
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
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
暴(pù) = 晒[expose to the sun]。(bào = 显露;暴露[expose]/凶恶,残暴[fierce
and brutal]/急骤;猛烈[sudden and violent]/突然;猝然[suddenly]/脾气过分急躁[hot-tempered]/糟蹋,损害[spoil]。)
一暴十寒(yī pù shí hán) = 晒一天,冷十天。比喻懈怠时多,努力时少,没有恒心。语本《孟子.告子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正)复周智茂书
############################################################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
= 法句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闲(xián) = 栅栏[railings]。(阻隔[bounds]/安静[quiet]/空着,没使用[vacant;not in use]/空闲的时间[leisure]/大[large]/空阔;宽大[empty]。)
闲邪存诚(xián xié cún chéng) = 防止邪念滋生,以保存诚实之心。语本《易经.乾卦.九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
卑以自牧(bēi yǐ zì mù) = 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韬(tāo) = 剑套[scabbard]。(掩藏[conceal;hide;cover up]/包容[contain]。)
躬行实践(gōng xíng shí jiàn) = 亲自去实行践履。
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
流辈(liú bèi) = 同类、同辈。
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
矜夸(jīn kuā) = 骄矜夸大。
尖酸刻薄(jiān suān kè bó) = 待人苛刻或言辞锐利。
其心绝无涵蓄。
涵蓄(hán xù) = 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
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夭折。
坎(kǎn) = 坑,穴[pit;hole]。(掘坑,挖洞[dig]。)
轲(kē) = 接轴车[a carriage]。
坎轲(kǎn kē) = 坎坷。地不平,不好走。/比喻人潦倒不得志。
夭(yāo) = 屈,摧折[break]。(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die
young]。)
夭折(yǎo zhé) = 短命、早死。《列子.力命》:「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见续编复金善生书
峙(zhì) = 稳固地、高高地立起[tower aloft]。(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stand face to face;tower
facing each other]。)
(续)复徐书镛书
############################################################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
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
睦(mù) = 和好,亲近[harmonious;intimate]。
恤(xù) = 忧虑[worry]。(对别人表同情,怜悯[pity]。)
仁民爱物(rén mín ài wù) =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
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
故(gù) = 缘故,原因[cause;reason]。(原来。旧时的[ancient;old;former]/死亡[die]/故意,存心[deliberately;on purpose]/仍,还是[still]/因此,所以[therefore]/意外或不幸的事变[accident]/特指旧法、旧典、成例[outmoded conventions]/同“固”,原来,本来[first;originally]/事;事情[thing]。)
虚应故事(xū yìng gù shì) = 故事,成例。依照成例,敷衍了事。
虞(yú) = 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beast’s name]。(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official in charge of
mountains,lakes,birds and beasts]/猜度;料想[guess;expect;anticipate]/忧虑;忧患[worry]/贻误;欺诈[bungle;cheat]。)
近世虽则推倒帝制,然须事事讲忠。
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准的。
尔(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那[that]/你[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 = 彼此互相诈骗。形容人际间的钩心斗角。
准的(zhǔn dì) = “准”、“的”都是箭靶,即射击目标,故引申为标准[standard]。
(续)杨椒山言行录序
椒(jiāo) = 花椒[Bunge
prickly ash]。
############################################################
戊、评修持各法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窃(qiè) = 偷[steal]。(盗贼[thief]/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in private;secretly]/偷偷地。)
维(wéi) = 系物的大绳[cord]。(拴;系[tie
up]/关键[key]/思考,计度。通“惟”[think]。)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通途 = 即一般、共通之义。‘别途’之对称。一般佛教共通之义理教说,称为通途教义;若限于特定宗派,则称为别途教义。别途教义乃一宗独特之教说,故较着重异于他宗之妙谈。如凡夫往生报土,即净土教别途之说。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
今以喻明。
喻(yù) = 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inform]。同“谕”。(知晓;明白[know]/比喻[raw an analogy]。)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
蓊(wěng) = 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lush]。
蔚(wèi) = 牡蒿[Japanese wormwood]。(草木茂盛[flourishing]。)
峦(luán) = 小而尖的山[small
but pointed hill]。
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
登程(dēng chéng) = 上路、出发[set
out;start off on a journey]。
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须弥四洲/四洲形量/四天下/一四天下/四大部洲/四大洲/四洲 = Catvaro dvipah,古代印度人之世界观,谓于须弥山四方,七金山与大铁围山间之碱海中,有四个大洲。
|
||
三洲
|
东胜神洲/东胜身洲/东毗提诃洲<Pubba-videha>
#旧云东弗婆提
|
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
|
南赡部洲
<Jambudipa>
#旧云南阎浮提
|
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Jambu>,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
#阎浮檀金/阎浮提金 =
Jambu-nadi-suvanna,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
|
|
西牛货洲
<Apara-goyana>
#旧云西瞿耶尼,新称瞿陀尼<Godaniya>
|
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
|
|
北俱卢洲/北瞿卢洲/北拘卢洲<Uttara-kuru>
#旧云北郁单越
|
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
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
立(lì) = 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笔直的站立[stand]。(耸立;树立;建立;竖起[erect;set upright]/存在;生存[exist;subsist]/立身;立足[conduct oneself in society;have
a foothold]/立时;立刻[immediately]。)
立地(lì dì) = 立刻。/站著。
愿我同人,咸生正信。
同人(tóng rén) = 旧时称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或同行业的人。又作“同仁”。/也称志同道合的人。
(正)近代往生传序
############################################################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
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
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
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欠(qiàn) = 打呵欠[yawn]。(缺少[be
short of;want;lack]。)
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
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
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
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
浴(yù) = 洗澡[bathe]。(沉浸;浸染[soak]。)
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
含元殿 = 唐代大明宫内中轴线上第一座殿,与南边的丹凤门正对。
长安 = 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周、秦、汉、隋、唐等十余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国、晋等朝代将长安一带的京畿地区称为“三辅”。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长安作为中国历史的首都地位长达800多年。
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正)复高邵麟书二
############################################################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
俦(chóu) = 伴侣[companion]。(同类,辈[galère]/相比[compare]。)
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含灵/含生/含类/含情/禀识/含识 = Satta,音译萨埵。意译有情、众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众生。指一切生物。以一切众生皆有心识,故称含识;此总摄六道之有情众生。
就路(jiù lù) = 上路。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
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
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坦然(tǎn rán) = 平坦的样子。/显然、明显。/坦白心安、处之泰然的样子。
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
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剀(kǎi) = 大镰[sickle]。(中肯,切实[pertinent;true]。)
(正)与吴璧华书
编者敬按:文钞中发挥禅净难易与诚敬利益者,连篇累牍,反复叮咛。唯此十偈,囊括无遗。
叮(dīng) = 叮咛[give
advice repeatedly]。
牍(dú) = “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wooden tablets
or slips for writing in ancient times]。(引申为公文[archives;documents]。)
累牍连篇(lěi dú lián piān) = 文字冗长,篇幅太多。
囊(náng) = 口袋[bag;pocket]。(用口袋装[bag up]。)
############################################################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
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
四种念佛 = 念佛,即忆念佛之意,又转为观念佛之相好或唱念佛之名号。据宗密之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举出四种念佛之法。下述四种念佛法,若为称念诸佛者,即称通念佛;若仅称念阿弥陀佛者,则称别念佛。
|
|
称名念佛
|
谓专心称念佛之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
|
观像念佛
|
谓观佛像,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本性佛从而显现,如是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
|
观想念佛
|
谓于心观想佛之相好圆满,观想纯熟,则三昧现前。
|
实相念佛
|
谓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而心及众生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续,则三昧现前。
|
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
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
观法 = 观想真理之方法,为佛教一般之实践法门。类似用语有观、修观、观念、观想、观行、观察、观门等,总称观法。观,Vipassana,音译毗钵舍那,意即以智慧专心观想佛或法等特定对象,而致力于证悟。例如日想观、月轮观、九想观等,皆是心中有一具体之对象来作观,为初步之观法。后更进一步透过此类具象而观想深奥之教义或佛教哲理。又观与止(Samatha,奢摩他,即心凝定于一对境,并屏息想念之功夫)相对,唯中道观虽亦称为观,然其为止观双运,即合于舍(Upekkha,优毕叉)之义;故上述诸观虽概称为毗钵舍那,然中道观则有不同之义。
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
弄巧成拙,求升反堕。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ó)
= 本想取巧,却反而败事。有枉费心机的意思。
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正)与徐福贤书
############################################################
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
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十六观 = 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本将此十六观大别为二类,初之七门为观依报,后九门观彼之正报。
|
|
日想观
|
又作日观、日想。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开目闭目皆令明了。
|
水想观
|
又作水观、水想。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
地想观
|
又作地观、琉璃地观、地想。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
|
宝树观
|
又作树观、树想。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一一花叶作异宝色,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
宝池观
|
又作八功德水想、池观。观想极乐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
宝楼观
|
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种观法,故又作总观。亦作总观想、总想观。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
|
华座观
|
又作华座想。观佛及二菩萨所坐之华座。
|
像观
|
又作像想观、佛菩萨像观、像想。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又观音、势至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
|
真身观
|
又作佛观、佛身观、遍观一切色身想。观想无量寿佛之真身;作此想即可见一切诸佛。
|
观音观
|
又作观世音观、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想弥陀胁士中之观世音菩萨。
|
势至观
|
又作大势至观、观大势至色身想。观想另一胁士大势至菩萨。
|
普观
|
又作自往生观、普往生观、普观想。观自生于极乐,于莲花中结跏趺坐。莲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乃至佛菩萨满虚空。
|
杂想观
|
又作杂观、杂明佛菩萨观、杂观想。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现大身满虚空。即杂观真佛、化佛、大身、小身等。
|
上辈观
|
又作上品生观、上辈生想。往生净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三辈复分上、中、下三品,总为九品。上辈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三心、修慈心不杀行等、临终蒙圣众迎接,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
|
中辈观
|
又作中品生观、中辈生想。即观中辈徒众受持五戒八戒、修孝养父母之行等,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
|
下辈观
|
又作下品生观、下辈生想。即观下辈徒众虽造作恶业,然临终遇善知识,而知称念弥陀名号,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
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
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
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
观之理,不可不知。
观之事,且从缓行。
缓(huǎn) = 宽松;宽大[relaxed;be not tense]。(慢;不急迫。与“急”相对[slow]/下垂[hang]。)
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
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
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
千妥万当(qiān tuǒ wàn dàng) =
十分妥当合适。
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
(正)复黄玉如书
############################################################
作观只取得力者作。
何必从头至尾,日日重习。
佛之说此十六种者,前则令人知极乐之庄严,后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因果。
各观既知,即观佛一法中,即可圆观诸观耳。
(续)答曲天翔问
############################################################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
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
如镜照像,敌体无二。
敌(dí) = 匹敌;对等[match]。(仇敌;敌人[enemy]。)
敌体(dí tǐ)
= 谓彼此地位相等,无上下尊卑之分。
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
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
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
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
诣(yì) = 前往,去到[go to]。(<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attainment]。)
迥异(jiǒng yì) = 迥然不同;完全不同[widely different]。
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
罔(wǎng) = 渔猎用的网。同“网”[net]。(不[not;no]/无;没有[not]/欺骗;蒙蔽[hoodwink;deceive]/诬,无中生有[slander]/结网[net]/迷惑。失意。通“惘”[puzzle]。)
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
(正)千佛图颂并序
############################################################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
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
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
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
苏轼 =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曾公亮 = 999年-1078年3月10日,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今福建晋江市)人,北宋政治家。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历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等,封鲁国公。
王十朋 = 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浙江乐清)人,南宋作家。
下焉者(xià yān zhě) = 次等的。相对于上焉者而言。
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
乎哉(hū zāi)
= 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设问或反诘。/语气助词。表祈使。
(正)复吴希真书
############################################################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
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
丈六佛/一丈六像/等身像/丈六像 = 即与佛身等高之雕像或画像。据诸经所载,佛世之时,凡人之身长约八尺,佛陀倍之,故为丈六。丈六佛像之造立,印度颇为盛行,我国则在东晋以后。
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
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
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
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摄要耳。
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
至于修持,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
瞻(zhān) = 向远处或向高处看[look up or forward]。(仰慕[look at with reverence]。)
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
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
固有(gù yǒu)
= 原有、本来就有的。
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
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
概(gài) = 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scraper]。(概括,总括[generalize]/通“慨”。感慨[give vent
to one's fleeling about]/节操,风度[bearing]。)
若不省察,难免著魔。
(续)复济善师书
############################################################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万修万人去之最直捷稳当法门。
必须先要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
所以然(suǒ yǐ rán) = 事理的缘由。
若有余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
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
(续)致罗世芳书
############################################################
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欲得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见三编答幻修学人问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
不必求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
宗门 = 宗,为所崇尚之教旨;门,为通入之义。据宗门十规论自叙载,于无言中勉强显其言,于无法中勉强存其法。宗门一词,宋以后成为禅宗之自赞,余宗则称教门。禅僧著书多冠宗门二字,如法眼文益之宗门十规论、道谦之大慧宗门武库、宗永之宗门统要、圆澄之宗门或问等。
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三)复张曙蕉书
曙(shǔ) = 天刚亮时[daybreak;dawn]。
############################################################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
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
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
襟(jīn) = 古代指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front of a garment]。(胸怀[mind]。)
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
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
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
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
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
一心之后,自知臧否。
臧(zāng) = 男奴隶[slave]。(好的,美好的,善良的[good]/古地名[Zang,ancient place's name]。)
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
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断无(duàn wú) = 绝对没有。
咎(jiù) = 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灾祸,灾殃[disaster]。(过失,罪过[fault]/责备,追究罪过[blame]。)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
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
呈(chéng) = 平[flat;level]。(呈现,显现,显露[appear]/送交,呈报,送东西给人的敬词[submit]。)
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
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
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
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永明延寿禅净四料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
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
(正)复周群铮书
铮(zhēng) = 金属相击声[clang;clank]。
############################################################
关中用工,当以专精不二为主。
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
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一心之后,定有感通。
感通则心更精一。
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
纭纭自彼,与我何涉。
涉(shè) = 趟水过河[wade;ford]。(泛指渡水[cross <a river>]/行走[walk]/入,进入[enter]/牵涉,涉及,关连[involve]。)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
(正)复弘一大师书
############################################################
近来人每每好高务胜。
好高务远(hào gāo wù yuǎn) =
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务’也作骛。
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
法相宗 = 又名唯识宗、慈恩宗、中道宗,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为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由玄奘三藏自印度传入中国,承传弥勒菩萨所创唯识无境的宗师依次为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玄奘、窥基、慧沼、智周。
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
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
凡夫妄生此想,则著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
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续)复姚维一书
############################################################
如其天姿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须以净土法门而为依归,庶不至有因无果。
致以了生脱死之妙法,作口头活计,莫由得其实益也。
口头(kǒu tóu) = 嘴上[in words;in
speech]。
活计(huó jì) =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livehood]。/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handicraft work;manual labour]。/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labor]。
必须要主敬存诚,对经像如对活佛,不敢稍存怠忽。
庶几随己之诚大小,而得浅深诸利益也。
至于根机钝者,且专研究净土法门。
果真信得及、守得定,决定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校彼深通经论,而不实行净土法门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悬殊也。
啻(chì) = 仅仅,只有[only]。
如上所说,无论甚么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
则无论甚么邪执谬见,我慢放肆,高推圣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无不随手而愈。
自居(zì jū) = 自以为了不起,过分倚仗居傲[consider
oneself to be;pose as;claim
oneself to be]。
(正)复唐大圆书
############################################################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
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
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
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
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
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
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
湛(zhàn) = 清澈透明[be crystal;clear]。(深;深沉[deep]/dān
= 快乐。)
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
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
(三)复周志诚书
############################################################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
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
平(píng) = 语气平和舒顺[gentle;mild;quiet]。(均平;齐一[even;neat]/普通[ordinary;common]/平安;太平[safe
and sound;peaceful]/标准[standard]。)
平实(píng shí) = 平易实在,不浮夸虚饰。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杂/专杂二修 = 即专修与杂修。关于此二修之解释,异说颇多,怀感以菩萨处胎经为根据,执心不牢固称为杂修,执心牢固称为专修;杂修者生懈慢国,专修者方生极乐,此盖由至心、不至心论专杂之别;择英、源空等以二修即正杂二行,谓以身口意业专心称礼忆念阿弥陀佛称为专修,以散漫之心而修诸善则称为杂修;证空更就难易二道解说二修,谓杂修者为难行道,专修者为易行道;其他尚有不论正行杂行,仅依三心四修等之具不具而分二修者。善导判分往生净土之行为五正行、五杂行,其中,五正行以念佛为正业,其他为助业,而念佛之外兼修其他助业及杂行者,称为杂修。此外,更论二修之长短得失,谓专修有四得,杂修有十三失。复称专修者必得往生,是为千无一失;杂修者必不得往生,是为千中无一、万不一生。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
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意业专念。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
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
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铁案(tiě àn) = 喻证据确凿、不能改变的案件。
(正)复永嘉某昆季书
昆(kūn) = 从日,从比。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一起,共同[together]。(众多,诸多[many]/哥哥,胞兄[elder brother]。)
昆季(kūn jì) = 兄弟。
############################################################
每日量己之力,念佛并持大悲咒,以为自利利他之据。
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
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
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
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
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此其大略也。
粥饭僧 = 只会吃饭而不用心修行的僧人。比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
(三)节录大师自述
############################################################
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
玄(xuán) = 赤黑色,黑中带红[red black]。(又泛指黑色[black]/神妙难捉摸;深奥[mystic;profound;abstruse]/天,天空[sky]/道家的学说;道教[Taoism]/假借为“远”或为“原”[far]/北方[north]。)
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
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已。
况尚无穷源彻底之事乎。
(正)复马契西书十一
############################################################
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
图(tú) = 谋划,反复考虑[plan and contrive;consider
again and again]。(图谋;谋取[sheme;seek;pursue;design]/意图;意愿[intentions]。)
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
身安而后道隆。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
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
(正)复弘一大师书二
############################################################
居士即俗修真,随缘进道。
即(jí) = 走近去吃东西。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approach;be
near]。(那就是说,那就是[that is;namely]/立刻,当即[at once]/就在某时某处;乘,趁[while]。)
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
抱著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
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
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
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
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
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
宴(yàn) = 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entertain at a banquet]。(假借为“安”。安闲,安逸[easy;leisurely]。)
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
其寂也,一念不可得。
其照也,万德本具足。
寂照圆融,真俗不二。
十世古今,现于当念。
无边刹海,摄归自心。
校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
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travel
or toil night and day]。
冒(mào) = “帽”的古字。帽子[hat]。(侵犯;违犯[encroach
on;violate]/盖蒙[cover]/不顾;顶着[risk]。)
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
岩(yán) = 高峻的山崖[cliff]。(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tall
rock]。)
鄙见如此,不知居士以为何如。
(三)复高鹤年书
############################################################
阁下年未三十,已现衰相。
固当舍博守约,专修净业。
守约施博(shǒu yuē shī bó) = 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下》。
净业大成,再宏余法。
庶得自利利他之实。
否则虽能利人,亦非究竟。
(三)复圆净居士书
############################################################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
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
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
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
预断(yù duàn) = 事先断定[prejudge]。
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三)复江易园书
############################################################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
辙(zhé) = 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the track of a wheel]。
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
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老实头(lǎo shi tóu) = 老实人,有讽刺的意味。
(三)复卓智立书
############################################################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
来书(lái shū) = 寄来或送来的信。
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甚有语病。
语病(yǔ bìng)
= 语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faulty formulation]。
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
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
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
(三)复胡宅梵书
############################################################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
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
所寄之经书,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
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三)复唐瑞岩书一
编者敬按:予于民廿四年秋,由普陀上书苏州报国寺印大师,求皈依。
旋奉复,取法名曰宗敬,并承赐净土五经,及梦东禅师遗集等十余种。
奉复(fèng fù) = 回复、回答。
梦东禅师 = 释际醒1741年-1810年,俗姓马,字彻悟,一字讷堂,号梦东,世称红螺彻悟,直隶省丰润县人,清朝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二祖。
覆函有云:金刚经,发明净土之处甚少,每日虔诵一遍已够。
汝于专精念佛外,可将净土五经,川流不息读之。
予至今遵守,不敢忘。
############################################################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
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
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
措词(cuò cí) = 选用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意念。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
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
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
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
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
其过何可胜言。
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
该(gāi) = 军中互相戒守的约言。引申为“完备,包括一切[comprehensive]”。(包容;包括[contain;conclude]/应该;应当<宋、元时才出现此义>[should;ought to]。)
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
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
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
庶初机不致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
诮(qiào) = 责备[blame;censure]。
(三)复丁福保书
丁福保 = 1874年6月22日-1952年11月28日,字仲祐,号畴隐居士,籍贯江苏常州,生于无锡。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居士,翻译家,古钱币、古籍收藏家,医生。
############################################################
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
于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
雄俊惟恭,乃其幸也。
俊(jùn) = 才智超群的人[elite]。
所撰两句,是而未切。
撰(zhuàn) = 写作,纂集成整体[write]。(纂集[compile]。)
宜云:智断烦情超苦海,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
立坚信愿入莲池。
则确切。
于用功法则,皆指出矣。
指出(zhǐ chū) = 指明、提出。
(三)复卓智立书
############################################################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
若种善根,虽戏玩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
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
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
是知肯念佛固好。
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
听久则亦有大功德。
(三)复张朝觉书
############################################################
十念一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
其法之妙,非智莫知。
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及日中三用,再不可多。
多则伤气受病。
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念佛声默,须视其地其境何如耳。
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及金刚持。
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音声犹属小焉者耳。
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 = 专一心思,贯彻意志。《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复丁福保书
############################################################
汝欲光令汝圆觉妙心,廓然开悟,此心乃佛所证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莲池愿文虽有此语,切不可发痴,欲其即得。
若欲即得,必定著魔发狂,佛也不能救矣。
譬如小儿扶墙而走,尚难不跌倒。
而欲飘行长空,遍观四海,岂非梦话。
但求往生,即了生死。
若欲悟此心,见此境,尚须渐修,方能分悟分见。
若圆悟圆见,非成佛不能。
(三)复吴思谦书
############################################################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
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 彻悟禅师语录: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
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
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
荷(hé) = 莲[Indian lotus]。(用肩扛或担;背负[carry
on the shoulder or back]。)
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三)复蔡契诚书
############################################################
己、勉行人努力
人生世间,具足八苦。
纵生天上,难免五衰。
天人五衰 = 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天人,于寿命将尽时所表现之五种异像。通常分大小二者。
|
|
大五衰相
|
小五衰相
|
衣服垢秽,谓诸天众铢衣妙服光洁常鲜,于福尽寿终之时,自生垢秽。
|
乐声不起,谓诸天音乐不鼓自鸣,于衰相现时,其声自然不起。
|
头上华萎,谓诸天众宝冠珠翠彩色鲜明,于福尽寿终之时,头上冠华自然萎悴。
|
身光忽灭,谓诸天众身光赫弈,昼夜昭然,于衰相现时,其光不现。
|
腋下汗流,谓诸天众胜体微妙,轻清洁净,于福尽寿终之时,两腋自然流汗。
|
浴水着身,谓诸天众肌肤香腻,妙若莲花,不染于水,但衰相现时,浴水沾身,停住不干。
|
身体臭秽,谓诸天众妙身殊异,香洁自然,于福尽寿终之时,忽生臭秽。
|
着境不舍,谓诸天众欲境殊胜,自然无有耽恋,于衰相现时,取着不舍。
|
不乐本座,谓诸天众最胜最乐,非世所有,于福尽寿终之时,自然厌居本座。以上五种大衰相显现时,天人将死亡。
|
眼目数瞬,谓诸天众天眼无碍,普观大千,于衰相现时,其目数瞬。以上五种小衰相虽已显现,如遇殊胜之善根,仍有转机之可能。
|
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人命无常,速如电光。
大限到来,各不相顾。
大限(dà xiàn) = 年寿已尽。即死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
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
高推圣境,自处凡愚。
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
策(cè) = 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whip]。(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whip]/督促;使进步[instigate;stir up]/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bamboo or wooden slips used for writing
on in ancient China]/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chip]/策略;计谋[tactics plan;scheme]/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support]。)
愤(fèn) = 郁结于心;憋闷[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愤怒;怨恨。同“忿”[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发,奋[rise]。)
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
抑(yì) = 按,向下压[press down]。(抑制[restrain]/或是,还是[or]。)
(正)复林介生书二
############################################################
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
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
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
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
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别人。
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解脱之日乎。
(正)复周孟由昆弟书
############################################################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罄(qìng) = 器中空[empty]。(用尽;消耗殆尽[use
up;exhaust]/满;全[full;all]。)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
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
止(zhǐ) = 脚[foot]。(停住,中断进程[halt;stop]/仅;只[only]。)
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
宿生培此慧根,固不容易。
培(péi) = 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earth up]。(凭借、依靠[by force of;depend on]/增益;增添[add]。)
倘不于此专精致力,以期亲证。
致力(zhì lì) = 指把力量用于某事[dedicate
to;work for]。
则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
坯(pī) = 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base]。
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即属后世。
促(cù) = 紧迫。又指急促,赶快[pressing;hurried;urgent]。(使加快,催[urge;hurry]/短。时间、距离拉得不长的[short]。)
未证道人,从悟入迷者,万有十千。
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
忍令无上法器之坯,经再生之雨,而复为尘土乎哉。
(正)复张云雷书一
############################################################
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
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
如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
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续)复某居士书
############################################################
黄后觉之现象,颇与学佛之人有大利益。
无论彼之究竟是往生,是堕落,且不必论,果念佛人,知彼临终之现象,决不敢浮游从事于了生死一法也。
观彼之行迹,似乎至诚。
观彼临终所现之景象,盖平日未曾认真从心地上用功,并从前或有悭于财,而致人丧命,或悭于言,而致人丧命等业之所致也。
悭(qiān) = 吝啬[stingy]。
悭于言,致人丧命者,如自知有寇,并知可避之处,以心无慈悲,乐人得祸,故不肯说。此事此心,极犯天地鬼神之怒。故致临终前不能言,而且恶闻念佛等相。
寇(kòu) = 入侵;侵犯[invade;plunder]。(砍伐[fell;cut;chop]/贼兵,敌军[foe]。)
然以现一时不死之象,及助念人去,未久则死。
此与悭财悭言误人性命,完全相同。
虽不堕饿鬼,而其气分,乃是饿鬼之气分也。
然彼或由自己心中忏悔,或由诸人,及儿女之诚恳,遂得减轻,不至直堕饿鬼耳。
为今之计,必须其儿女,并各眷属,念彼之苦,同发自利利人之心,为彼念佛。
求佛垂慈,接引往生,则诚恳果到,往生即可预断。
以父子天性相关,佛心有感即应。
彼眷属若泛泛悠悠从事,则便难以消业障而蒙接引也。
悠(yōu) = 忧思[miss;long for;think
of]。(做事从容不迫[do things in a
leisurely way]/闲适的样子[leisurely]。)
千钧一发,关系极重。
钧(jūn) = 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an ancient unit of weight <equal to 30
catties>]。(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same;equal;balanced;even;uniform]。)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ǎ) = 千钧之物吊在一根发丝上。比喻极其危急[imminent peril]。
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
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
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
侃(kǎn) = 刚直,刚强正直[upright and outspoken]。/和乐的样子[amiable]。《论语.先进》:「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凿凿(zuò zuò) = 鲜明的样子。/确实可信。
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
心如弦直,语无模棱。
棱(léng) = 有四角的木[square timber]。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 = 比喻含糊、不明确的意见、态度或主张等[double-talk;ambiguous]。
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居心(jū xīn) = 存心、处心。
质(zhì) = 从贝,与财富有关。抵押;以…作人质[mortgage;pawn]。(抵押品;人质[hostage;security;pledge]/素质;本质;禀性[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物质;事物[matter;substance;object]/朴实、朴素
[simple;plain]/通“诘”。问;诘问[question]。)
若到临终,决无此种可怜可悯之现象。
如是则黄后觉便是诸人之接引导师也。
诸人既因彼而将来可得巨益,彼亦将仗诸人之心力,而灭罪往生也。
光此语非首鼠两附者,乃决定不欺之定论也。
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形容踌躇不决,瞻前顾后的样子。
(续)复杨德观书
############################################################
念佛不分圣凡。
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
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
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
修罗以嗔故,亦不能念。
嗔(chēn) = 发怒;生气[get angry]。
惟人最易念。
而富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
聪明人以聪明迷。
愚痴人以愚痴迷。
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
芸(yún) = 香草名,也叫“芸香”[rue]。(除掉杂草。同“耘”[weed]。)
芸芸众生(yún yún zhòng sheng) = 泛指世间一切生灵或特指尘世凡人[all
mortal beings]。
既知此义,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此遇矣。
(三)复卓智立书
############################################################
云南张拙仙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
奠(diàn) = 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设酒食以祭。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libate;make offerings to the dead]。(定;确定,规定[determine]/荐献;敬献[consecrate]。)
雁(yàn) =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wild goose]。
奠雁(diàn yàn) = 古代婚礼,男方献雁给女方做为初见礼,称为「奠雁」。
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
晨昏(chén hūn) = 早晨和晚上[at
dawn and dusk;early morning and late at night]。
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
介(jiè) = 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armor]。(独;特异[alone]/介意;留存[shelve]。)
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
遂为念佛数十声。
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
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
噫、异哉。
噫(yī) = 出气。感叹声[alas]。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三)复周伯遒书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
= 庄子第05章《内篇.德充符》: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窃谓徒悲究有何益。
须知生死,大事也。
信愿念佛,大法也。
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
则死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
何以故,以净业成熟,仗佛慈力,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得以永离众苦,但受诸乐。
渐次进修,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三)饬终津梁跋
饬(chì) = 修整,整治[readjust]。(谨慎;恭敬[respectfu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