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9 March 2021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02《诫信愿真切》

二、诫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
婆娑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
 
八苦 = 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生苦
受胎
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种子
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增长
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出胎
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种类
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
老苦
增长
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
灭坏
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病苦
身病
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
心病
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死苦
病死
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外缘
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爱别离苦
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怨憎会苦
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求不得苦
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
五阴盛苦
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阴,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盛,炽盛、容受等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称五阴盛苦。
 
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
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
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
云为(yún wéi) = 言论行为。/所为。/变化。
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
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
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
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
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
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
(gǎo) = 明亮的样子[bright]
(huī) = 光;光辉[lightradiance](产生光彩;照耀[shine])
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
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斩断生死根本矣。
然此工夫,大不容易。
末世之中,得者实难。
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
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
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
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
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
(miù) =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errfalsewrong](欺诈;迷误[deceiveconfuse])
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
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
(yù) = 寄居,寄住[live away from home](寄托[send to the care of sb.])
寓言(yù yán) =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正)与陈锡周书
 
############################################################
 
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
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
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
心既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
迷背(mí bèi) = 迷惑违背。
如是信心,可为真信。
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
(shù) = 众多[numerous](几乎,将近,差不多[almost]/百姓;平民[the common people]/也许;或许[perhaps])
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矣。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
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
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
(zhāng) = 明显,显著[evident](揭示,表露[reveal])
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
(shuāng) = 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frost]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
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
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
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
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
(dān) = 耳朵大而且下垂[big ear](沉溺[indulge in]/嗜;喜好[be keen on]/停留;延迟[delayhang fire])
(tián) = 打猎[hunt]
摴蒱(chū pú) = 一种古代赌博的游戏。投掷有颜色的五颗木子,以颜色决胜负。类似今日的掷骰子[diceancient game of dicing]
一班愚夫,耽著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
即属真乐,亦难长久。
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
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
过论(guò lùn) =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
无遗(wú yí) = 一点不遗留[completelywithout residue]
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
 
三苦 = Tisro-duhkhatah,依苦之性质,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
苦苦
Suffering of PainDuhkha-duhkhata,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饥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
变异苦/坏苦
Suffering of ChangeViparinama-dukkha,对所爱之人或物,因死亡破坏之变化所生起之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互侵、互坏之苦,亦称坏苦。此外,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亦称坏苦。。
行苦
Pervasive Suffering,行,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刹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
 
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
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
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zè) = 太阳西斜[post meridian]
天道尚然,何况人事?
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
(fǔ) =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courtesy name](开始,起初[beginning])
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
故名之为行苦也。
举此三苦,无苦不摄。
(shè) = 牵曳[drag](吸引[attract]/治理[treat]/收敛,聚[converge]/保养[maintain])
八苦之义,书中备述。
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
油然(yóu rán) = 自然而然。/充沛的样子。/舒缓貌。
(bó) = 排,推动[push](通“悖”。乖戾[stubborn]/突然,忽然。)
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péi) = 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earth up](凭借、依靠[by force ofdepend on]/增益;增添[add])
(正)初机净业指南序
 
############################################################
 
肇法师云: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zhào) = [strike]
释僧肇 = 384年—414年,俗姓张,京兆(长安)人。为鸠摩罗什门下著名弟子,罗什的佛教译经大都由僧肇润文,使得罗什的译经为中国人喜爱读诵的得力干将,著名的汉传佛教理论思想家,将般若中观思想中国化,为三论宗的先驱人物。
形山 = 即指肉身。又吾人之心性、吾人之一心乃秘藏于身中者,故佛书中多以‘秘在形山’一语指吾人之心性。
云门中有一宝/云门秘在形山/云门一宝 =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向大众垂示吾人之心性即为自身既有之一宝。碧岩录第六十二则:‘云门示众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
此语,且约未悟未证者言;实则此宝包括太虚,竖穷横遍,亘古亘今,时常显露。
(gèn) = 连绵不断,伸展开去[extendstretch](横贯;在空间横过或伸过去[span])
正所谓: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可不哀哉?唯我释迦世尊一人,亲得受用。
余诸众生,经劫至劫,仗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犹如盲人,亲登宝山,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彼所伤。
由是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还家;于彼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
(jiù) = 到高处去住[move to highland](靠近;走近;趋向[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完成;成功[accomplish]/担任;开始从事[assume the office of]/登上;开始,启[ascendstart]/只,仅仅[only]/终,尽[end])
就路(jiù lù) = 上路。
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蕴空卮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希冀。
(zhī) = 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a container for holding wine](支离的[incoherent])
于是遂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实益。
令以深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
业相/业相识/业识 = 谓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即指有情流转之根本识。五意之一,三细之一。/又作随业识。即缘业而生之识。指十二支中之识支。
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
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以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遵行此法。
以其具足自他二力,校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
(chì) = 仅仅,只有[only]
(续)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
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
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有缘遇者,幸勿忽诸。
(zhū) = 辩,问辩[arguedisputedebate](众;各[allvarious]/表示语气,相当于“啊”/“之于”的合音。)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续)楞严经楷书序
 
############################################################
 
乙、劝祛疑生信
(qū) = 祭神以求去祸除灾[exorciseexpiate](除去;消除[dispelremovedrive away])
 
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
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
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
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
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
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
(kuò) = 通“郭”。外城[outer wall](大,广大;空阔[wideextensive]/开拓,扩大[expand])
森罗万象 = 宇宙间的各种现象繁多而整齐的排列在眼前。
世界虽数数成、数数坏,而虚空毕竟无所增减。
汝以世间之乐,难极乐之乐。
极乐之乐,汝未能见。
虚空汝虽未能全见,当天地之间之虚空,汝曾见过改变否?
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故佛指释迦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弥陀佛之大慈悲愿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灭之乐。
以根身,则莲花化生,无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则称性功德所现,无成住坏空之变。
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况以世间生灭之法疑之乎?
(正)复冯不疚书
(jiù) = 久病[chronic illness]
 
############################################################
 
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
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
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
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
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
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
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见正编龙舒净土文序。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
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
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
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
(kě) = 许可;同意;准许[approvepermitallow](相称;适合[accord with]/满的[full]/岂,难道[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 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
(jiǎng) = 和解[become reconciled](讲求[strive for])
乎哉(hū zāi) = 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设问或反诘。/语气助词。表祈使。
(正)与陈锡周书
 
############################################################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
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
姑以喻明,使汝惑灭。
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何容心哉。
(róng) = “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容纳[holdcontain](允许,许可[permitallowadmitendure]/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appearance]/假借为“用”。使用[applyemploy]/悦,欢喜[please]/从容[unhurried])
(xīn) = 心脏[heart](内心[inner most beingmind]/思想[thought]/精神[spirit]/思虑;谋划[calculation])
容心(róng xīn) = 犹言留心,在意。
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
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
(sháo) = 古代舀酒器。泛指舀东西的器具,有柄[ladlescoopspoon]
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一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
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当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
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
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
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yí) = 遗失[lose](遗留[leave overhand down]/缺失[lackbe short of]/遗弃;舍弃[abandon]/遗忘[forget]/wèi = 给予;馈赠[make a presentoffer as a gift])
(lín) =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look down from above](引申为从上监视着[keep watch on]/碰上,逢着[meet]/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nearclose toapproach]/治理、管理、统治[administergovernrule])
照临(zhào lín) = 照射。/光临。/上级对下级的照顾或督察。
昭彰(zhāo zhāng) = 华茂、显著。/彰显、明示。
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现相品第二》: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fù) = 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go to](前往;去;到;至,到达[get toattend]/合,顺应[accord with])
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
怀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
(正)初机净业指南序
 
############################################################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学愚夫愚妇,颛蒙念佛。
(zhuān) = 善良[honest]/专擅。通“专”[usurp power]/顽愚[stupid]
颛蒙(zhuān méng) = 愚昧无知。
须致恭致敬,唯诚唯恳,久而久之,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此种疑心,彻底脱落。
(kěn) = 诚恳,真诚[earnestlygenuinely]
(chóng) = 山大而高[lofty](高;高大[hightall and big]/高贵[noblehigh]/尊崇,推崇[revereadvocate])
则佛之有无,己之有无,入佛之门径,彼岸之确据,何待问人?
确据(què jù) = 真实可靠的证据。
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而不生信心。
以业障于心,不能领会,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见光相,与未睹时无异也。
倘复其明,则一睹即见光相矣。
(tǎng) = 假使,如果[ifsupposingin event of]
念佛一法,乃复明之最切要法。
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
竭诚(jié chéng) = 十分诚恳。
真我欲亲见,非大彻大悟不可;欲证,非断惑证真不可;欲圆证,非三惑净尽,二死永亡不可。
三惑 = 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为三毒之异称,即贪欲、嗔恚、愚痴等三种根本之迷惑。
 
轮回/生死 = Samsara/jati-marana,谓依业因而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与‘涅槃(菩提)’相对称。又生死无尽,以海为喻,故称为生死海。生死乃苦恼之世界,故亦称生死苦海;渡越生死苦海,而到达涅槃之彼岸,此事极为困难,故又称难渡海。成唯识论卷八所举之二种生死:
分段生死
以有漏之善恶业为因、烦恼障为缘,将受三界内之粗报;其果报对于寿命之长短、肉体之大小等有一定限制,故称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而轮回者,称为分段生死。
不思议变易生死/变易生死
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等虽不受分段生死之轮回,但以无漏之有分别业为因、所知障为缘,于界外(即三界以外)受殊胜微妙果报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来三界内修菩萨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愿力之故,寿命、肉体皆可自由变化改易,而无一定之限制,故称为变易身。受变易身者,称为变易生死。
 
若论所在,则阁下之长劫轮回,及现今之违理致诘,皆承真我之力而为之。
阁下(gé xià) = 对人的敬称。初为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乃泛用。/楼阁之下。
(jié) = 询问,追问[questioninterrogatecross-examinecall sb. to account](责备;质问[blameinterrogate])
以背觉合尘,故不得真实受用。
譬如演若之头,衣里之珠,初未尝失,妄生怖畏,妄受穷困耳。
(正)复顾显微书
 
############################################################
 
众生习气,各有所偏;愚者偏于庸劣,智者偏于高上。
(piān) = 不正,倾斜[leaningslantinginclinedtilted](假借为“遍”。普遍[allovereverywhere]/旁;一方[side]/倾侧[inclinetilt]/偏袒[be partial to and side with])
庸劣(yōng liè) = 平庸低劣[ordinary and inferior]
若愚者安愚,不杂用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所谓其愚不可及也。
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
倘恃己见解,藐视净土,将见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
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诚爱之慕之,而不敢依从。
何也?以短绠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
(gěng) = 井绳[rope for drawing water]
(jí) = 从井里打水,取水[draw water](用同“急”。急剧[impatient])
(chǔ) = 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paper mulberry]
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
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
(xiān) = 举起[liftraise](翻;推[stir up])
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
(zhuō) = 笨拙,不灵活[clumsyawkward]
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
一言以蔽之 =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sum up in a lookput in a nutshell]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dūn) = 投掷。(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honestsincere]/督促;管理[urgemanage])
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菩提达摩 = Bodhidharma382年-536年,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为中国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第一代祖师”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时节因缘,实为根本。
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
(bèi) = 违反,违背[be contrary togo against](掩蔽[screen])
(gé) = 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qiú) = 皮衣[fur coat]
冬箑夏裘(dōng shà xià qiú) = 比喻不合时宜。
(续)复王德周书一
 
############################################################
 
善导,弥陀化身也。
善导大师 = 613年-681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一说山东临淄人),唐朝高僧,为道绰之徒弟,善导为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中国净土宗推崇其为二祖,日本净土宗传承将他列在鸾昙、道绰之后,为净土宗三祖。
其所示专修,恐行人心志不定,为余法门之师所夺,历叙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末至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舍净土,为说殊胜妙法,亦不肯受。
(lì) = 经过[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行;游历[travel through]/审视;察看;推算[examine]/逐一;逐个地[one by one])
(xù) = 秩序,次序[order](依次序排列[order]/叙述,述说[tellnarrate])
以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愿。
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这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见,故作此说,以死尽展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miǎo) = 水面辽阔[<of an expanse of water> vast](微小;藐小[smallinsignificant])
企慕(qì mù) = 企盼渴望。
偷心 = 禅林用语。原指偷盗之心;于禅林中转指向外分别之心。系对动念之贬责。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
 
昔大智律师,深通台教,严净毗尼,行愿精纯,志力广大,唯于净土,不生信向。
后因大病,方知前非。
嗣后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专研净土,方知此法,利益超胜;遂敢于一切人前,称性发挥,了无怖畏。
(sì) = 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诸侯传位给嫡长子[inherit sovereignty](继承;接续[inheritcontinue]/接着,随后[later on])
嗣后(sì hòu) = 从此以后。
(正)复戚智周书二
 
############################################################
 
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
无往不利 = 做每件事都很顺利。
鸦鸣鹊噪,水流风动,无不指示当人本有天真。禅宗所谓祖师西来大意
(què) = 喜鹊[magpie]
(zào) = 许多鸟或虫子乱叫[chirping of birdsinsectsetc.]
况光之文钞,文虽拙朴,所述者皆佛祖成言,不过取其意而随机变通说之,岂光所杜撰乎哉?
(dù) = 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birch-leaf pear](堵塞[stop]/杜绝,制止[break off])
杜撰(dù zhuàn) = 宋代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所以称事不合格者为「杜撰」。
光乃传言译语,令初机易于晓了耳。
然虽为初机,即做到极处,亦不能舍此别修。
(正)复戚智周书
 
############################################################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参禅纵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圣人。
光极庸劣,无学问,而确有不随经教、知识、语言、文字所转之守。
(shǒu) = 官吏的职责,职守[dutypost](看守,看管[keep watch]/遵守;奉行[observekeepabide by])
汝若肯信,且从易下手、易成就法上著力。
著力(zhuó lì) = 尽力、用力。
(三)复谢慧霖书
 
############################################################
 
彻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愿耳。
释际醒 = 1741年-1810年,俗姓马,字彻悟,一字讷堂,号梦东,世称红螺彻悟,直隶省丰润县人,清朝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二祖。
其道德之优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为定。
古今有法身示现,但少数言句,无所著作者,多多也。
何得在此处生疑?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
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三)复唯佛居士书
 
############################################################
 
今为彼寄安士全书一部,祈于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一段注及证,并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各书之问答辨惑处,详细研阅,方不致自己把自己当做无根之人。
安士全书 = 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
虽暂活几十年,一死便消灭无有,岂不可怜之极?
若知身死而神不灭,则其为寿也,何止天长地久?
若肯修持,求生西方,则尽未来际作一切众生之大导师,岂不伟然大丈夫哉?
(wěi) = 高大;壮美[tallgigantic](伟大[great]/卓越[brilliant])
(三)复周善昌书
 
############################################################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
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
(yīn) = 小儿哭泣不止[cry ceaselessly](缄默不语[keep silent]/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mute])
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
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
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
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
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
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
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
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
非谓此世界之修行者。
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
(三)复宗灵法师书
 
############################################################
 
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
戒贤 = Silabhadra,音译尸罗跋陀罗(尸罗义为戒律,跋陀罗义为贤者),东印度三摩呾吒国(梵Samatata)之王族,属于婆罗门种姓。为印度大乘瑜伽行派著名论师。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的住僧。他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扬唯识派学说,为玄奘大师的印度教授师。
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
五印度/五天/五竺/五印/五天竺 = 中古时期,印度全域分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区,称为五天竺。依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五印之境,周长九万余里,三面垂海,北背雪山,其地形北广南狭,形如半月,计有七十余国。
(yīng) = 从女,賏。“賏”是颈项链。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necklace](初生的女孩[baby]/系到颈上;戴[wear]/绕,围绕[surround]/遭受;遇[suffer]/通“撄”。触犯[offend])
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
(kù) = 酒味浓;香气浓[strong](残暴;苛刻[cruel]/悲惨;痛苦[miserablepainful]/极,非常[severelyvery])
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
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
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或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
(续)复周颂尧书
 
############################################################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之道,无不具足。
(huì) = 小篆字从三“屮”,草木初生。草的总称[various kinds of grass](泛指草木[plants])
(qí) = 禾麦吐穗上平整[neateven](整齐[in good orderneatuniform]/同等,相等[equalof the same classrankor status]/整治[govern]/同,并,一齐,皆[samein commonsimultaneously]/通“脐”。肚脐[umbilicus]/通“斋”。斋戒[fast]/jì = 界限。)
古今来文章盖一时,功业喧宇宙者,与夫至孝仁人,千古景仰,人徒知其迹,而未究其本;若详考其来脉,则其精神志节,皆由学佛以培植之。
(xuān) = 声音大而嘈杂[noisy]
他则不必提起,且如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资佛法以为模范,况其他哉。
宋儒(sòng rú) = 宋代讲习并提倡理学的儒者。
但宋儒气量狭小,欲后世谓己智所为,因故作辟佛之语,为掩耳盗铃之计。
(bì) = 法律,法度[law](通“避”。回避,躲避[avoid]/pì = 打开,开启[open])
掩耳盗铃 = 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自宋而元而明,莫不皆然。
试悉心考察,谁不取佛法以自益?
至于讲静坐,讲参究,是其用功之发现处;临终预知时至,谈笑坐逝,乃其末后之发现处。
参究 = 即参学究办。在禅宗,即指参访师家,致力体得佛法。禅家排斥单方面之知解,以亲至师父处参学,求其开示之参禅为一生之大事,亦即强调在正师之处参禅学道。散见于碧岩录中之参寻、参问、参叩、参玄、参学、参详等语,皆与参究为同义语。
如此诸说话,诸事迹,载于理学传记中者,不一而足,岂学佛即为社会之忧乎?
宋明理学 = 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心病者何?贪嗔痴是。
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
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
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
尘劫/尘点劫 = 尘,指微尘;劫,为极大之时限。尘点劫,为譬喻时间甚长久远之词。
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
为彼说言,贪嗔痴心,非汝本心。
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
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
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使入圣流。
人若知此,心病便愈。
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
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
以既无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
人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
(bāo) = 胎衣[afterbirth](同胞[compatriot]/细胞的简称[cell])
民胞物与 = 视人民如同胞,视动物如同类。
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
以故古之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而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
(ruì) = 通达;明智[wise and farsighted]
(续)香光莲社三圣殿记
 
############################################################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
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
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
(正)复周智茂书
 
############################################################
 
丙、勉具足信愿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lù) = 石青色。(平庸无能<多叠用>[mediocre])
(tú) = 一种苦菜[a bitter edible plant]
(sǒu) = 湖泽的通称。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人或物聚集的地方[place where fish or beast gatherdenhaunt])
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
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正)复高邵麟书三
 
############################################################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
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
是以信愿最为要紧。
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蕅益智旭 = 1599年-1655年,俗姓锺,字智旭,又字素华,号蕅益,又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藕益老人,直隶吴县渎川(江苏苏州木渎镇)人,明末莲柏椒蕅四大高僧之一,被尊为净土宗九祖。晚年住于浙江安吉州北天目灵峯寺(今安吉县),因此又被尊称为灵峯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
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正)复高邵麟书三
 
############################################################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
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
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正)复黄涵之书三
 
############################################################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
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
(lí) = 忧患;苦难[miserysufferinghardship]/受,遭逢,遭遇[meet withsuffer from]
(yāng) = 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祸害,灾难[disaster](使受祸害败坏;为害[bring disaster to])
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
纵现遇灾,实无所苦。
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
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
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
(续)一函遍复
一函遍复 = 出自《印光法师文钞》中一篇散文,由印光大师于1932年编写。印祖开始弘法活动之后,由于凡夫众生的习性,一般人拿到《印光法师文钞》不会深入地去看,还是愿意写封信来问这些问题。那么,印祖在这种情况下,就写了《一函遍复》 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就将印好的《一函遍复》作为回信寄出去。
 
############################################################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
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
(tài) = 安定平和[peaceful](大之极,极大[maximalgreat]/[extreme])
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正)与陈锡周书
 
############################################################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
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
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
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
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
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三)复智正居士书
 
############################################################
 
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
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
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
(续)示冯右书临终法语
 
############################################################
 
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
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
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
(kuāng) = 欺骗[deceivehoax]
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
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
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
(shì) = 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murder one's superior]
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
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
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
(xuān) = 帝王的宫殿[spacious room](宣布。宣读[declare]/宣扬;宣传,广泛传播[propagate]/通,疏通[dredge]/抒写;表白[express])
言宣(yán xuān) = 语言显露。/表达,表白。
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zhà) = 忽然[suddenlyabruptly](或者[or])
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
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
(záo) = 凡穿物使通都称凿[cut a holechisel or dig](挖掘;开凿[dig]/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ancient punishment of tattooing the face])
(mǎo) = 门开着。
(续)复善觉师书
 
############################################################
 
其在花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业重而善根浅,故花开最为迟延也。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然此人在花中之快乐,胜于三禅天之乐,世间之乐,三禅最为第一。
又何欠憾乎哉?
(三)复恒惭师书
 
############################################################
 
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
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愍。
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又复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背故,起惑造业,锢蔽本心,不能彰显。
(gù) = 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fill up cracks with molten metal]    
倘能一念回光,直同云开月现。
性本不失,月属固有;故得历劫情尘,一念顿断。
又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正)南五台西林茅蓬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